随着国内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水涨船高,宝坻区立足区内实际,将敏锐的目光锁定低碳环保主导产业,全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宝坻低碳工业区以集约型、环保型产业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与京津相邻的区位和路网发达的交通优势,顺应新能源、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引进或自主研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绿色电池、氢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和环卫机械、城管机械、农用机械等节能机械装备制造项目,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并形成天津北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机械制造“大本营”。
区位优势不可多得
宝坻九园低碳工业区始建于2003年3月,2006年5月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核,确定为省(市)级开发区,2009年8月被天津市确定为示范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低碳工业区位于宝坻区南部的生态水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宝坻两座新城之一——京津新城的工业物流板块,紧邻温泉度假区、20万亩稻田湿地和2.5万亩青南生态观光林,四周河流纵横、水系环绕,景色宜人。其地理位置扼守京津,通都达海。距天津外环线28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37公里,距天津港5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140公里,津蓟高速公路九园出口直达园区,京津塘、京津、塘承、京沈高速公路以及津围公路、九园公路、宝白公路、205国道、杨北公路等12条国家级和省级公路分布周边,规划中的京唐高速铁路和轻轨Z3线在园区北侧交汇,彰显了“京津通衢”的交通优势。
规划布局科学超前
宝坻低碳工业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先后聘请了国内外专业咨询和规划设计机构用国际化的眼光,立足全球经济走势和天津发展战略定位,通过科学规划对园区超前布局,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区域发展蕴含的空间潜力。
低碳工业区起步区4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商贸物流和办公商务三大板块。商贸物流板块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包括总投资40亿元的京津国际商贸港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环渤海建材城项目;办公商务板块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有综合服务楼、星级宾馆和白(蓝)领公寓;工业板块规划24平方公里,包括起步区和比克新能源产业基地。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已经达到“九通一平”,路网管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证园区整体建设的统一,建成了日处理能力0.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享有自身“小配套”的同时,低碳工业区还坐拥周边数十公里的“大配套”综合服务环境。北侧毗邻中心商务区占地8万平方米锦绣香江项目;距珠江温泉城5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方米,包含了上京别墅、珠江帝景温泉度假村、五星级凯悦酒店、体育中心、27洞高尔夫球会、珠江国际外国语学校;初具规模的珠江温泉城教育园近在咫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培训基地落户在大学城内,在校生达12000多人,为园区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园区出台招贤引才的优惠政策,在京津新城别墅区、锦绣香江居住板块采用自建、代建、定向建设等方式,为企业高管、白领、蓝领阶层提供优质居住社区,既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又实现了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联动。
高新产业齐聚生辉
宝坻低碳工业区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方针,以集约型、环保型产业为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达到“工、贸、生活”三位一体的和谐自然的现代示范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园区共完成招商引资80.3亿元,新批项目79个,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已有48个项目投产。
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推动低碳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宝坻区每年拿出1亿元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新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聚集,打造科技型龙头企业,形成整体优势。园区科技孵化器、成长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亿元楼”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宝坻九园新能源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孵化转化基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涌现出了华夏泓源、易科美德、鼎联环保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高科技企业群体。
低碳工业区鼓励引进“飞地”项目、建设“园中园”,引导同类项目集聚,将园区主导产业做出特色、做出规模。目前园区内涉及电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以日立电梯、京龙电梯、优安达电梯、维亚电梯配件为龙头的电梯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卡尔斯、伯纳德为龙头的阀门产业基地;以比克电池、玛德风能、易科美德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天拖农机产业园、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哈广机械、奥克森重型机床为龙头的机械加工制造基地。
新能源基地亮点凸显
低碳工业区内的“园中园”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总规划6平方公里,由天津大学规划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分三期分别建成占地2平方公里的比克和其供应商厂区及产业区基础设施,占地1平方公里的创业产业园,以及占地3平方公里的信息产业园和电子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吸引并容纳100余家企业入驻。
基地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展现节能和环保理念,起步区2.3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利用原有的废弃坑塘,规划绿地道路水系,建成了占地面积800亩的集湖泊、生活、商务于一体的生态型综合配套区,不仅节约成本26%,而且创造了极佳的生态环境。
目前,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拓展发展空间,将锂电池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储能装置等项目,已集聚了新能源材料、电池正极、冷热交换、负极材料、机械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相继落户,其中投资2亿美元的比克新能源研究院主体已经完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国内新能源行业前3强在内的11家企业入驻,建成后预计年产出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