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华夏幸福基业:县域工业进园区 堵城变产业新城
2013
02/26
13:34

“不仅是人要住进来,住进来还要有工作,有工作干之后,还要让他生活得好,还得有商业、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要构建社区。”这是华夏幸福基业在县域产业新城建设中的实践理念。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县域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49.8%,撑起半壁江山。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县域经济需要“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来推进产业升级,而产业新城模式被认为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华夏幸福基业副总裁张亦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华夏幸福基业一直注重产业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对产业新城模式做出探索,目前建设的多个园区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县域工业一定要进园区”

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县级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三是产业发展中“拼资源”、“拼排放”现象普遍,资源环境压力大;四是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现有发展模式难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弱的一环就是环保。

上述报告显示,与城市比较,县域经济更加粗放,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导致县域工业发展往往需要比城市工业耗费更多资源,产生更多排放。有些政府为了鼓励外来企业进驻,给出的优惠政策甚至是“公司成立5年内前两年免征排污费,后三年减半征收”。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县域经济发展要依靠工业,但过去没有完善的规划,工业发展想到哪儿就到哪儿,造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既浪费了土地,又污染了环境。“县域经济发展工业,一定要进入园区。”他说。

变“睡城”“堵城”为产业新城

当前,很多县域为了发展经济,工业园区、开发区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但这些园区真的实现了良性发展吗?

肖金成曾对开发区做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很多开发区内产业单一,白天很热闹,晚上却一片沉寂,被称为“鬼城”。他认为,开发区不能仅发展工业不发展商贸居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要破解“鬼城”困局,就要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县区互动融合,产业跟城市集聚空间、休闲空间、生态空间结合起来。

在报告中,这种产业与城市的良性融合被概括为“产业新城”模式,即以产业为先导、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新型城区(镇)。产业新城不是睡城、空城和堵城,而是具有产业支撑、人口适度集聚和空间合理开发的区域载体,推动实现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产城互动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

华夏幸福基业在环北京的固安、大厂、怀柔工业园区以及无锡、镇江产业园正在进行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