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开发区将紧紧抓住“美丽滨海·一号工程”实施的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以赴推动美丽泰达建设。根据目标,到2017年,开发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将比2012年下降25%,并在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创新引领、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新提升。
2017年建成基本无燃煤区
在清新空气行动上,开发区将从循环化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燃煤污染控制等方面入手。到2017年,开发区将完成循环化改造工作;到2016年底,完成20家工厂的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到2017年底,完成6台企业自备燃煤锅炉,及建成区全部35蒸吨及以下的燃煤供热锅炉和燃煤工业锅炉改燃或并网,将开发区建成基本无燃煤区。
在清水河道行动上,到2015年,开发区将完成南港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泰达慧谷污水接入营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南部新兴产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到2016年,完成东排明渠河道治理;要推动西区水生态环境的优化改造,提升西区水环境质量。
随着上述工作的实施,到2017年,开发区空气质量将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要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到2016年,确保辖区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企业污水100%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并达标排放。
“四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美丽泰达”的建设,开发区还将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做好“文章”,在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创新引领、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新提升。
在提升产业空间布局上,开发区将推动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产城融合互动,形成定位准确、规划清晰、建设节奏明确的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
在提升产业结构上,开发区将继续狠抓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提升创新引领上,开发区将坚持投资、科技双轮驱动,推动产业与科技有机融合,完善政策、招商、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模式,建设创新型园区。
在提升生态文明上,开发区将着力化解工业化与生态化的矛盾,完善产业共生模式和循环产业链条,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