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完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40个大项目签约、建立了科技型企业落户的“绿色通道”……去年以来,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临港经济区,在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可谓动作频频,成果丰硕。
据统计,去年,临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工业总产值400.3亿元,同比翻一番;新增招商引资协议额达500多亿元。
项目带动 壮大区域实力
随着综合配套服务区控规获得滨海新区批复,去年,临港经济区不断推进区域资源整合,构筑整体优势。据介绍,临港通过对南部区域进行土地收储、规划建设行政商务区,吸引了ETG鑫利粮油、蛟龙重工、中德医药产业园等40个大项目、好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华能二期、太重二期、普洛斯等30个项目纷纷开工;龙净环保、中际装备、天筑建材等34个项目也陆续投产。
就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临港的第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天津粮油商品交易所业务全面启动、10家全国知名粮油企业集团进驻交易……此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临港正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去年,天大研究院有8个项目入驻,临港科技平台有8家企业完成注册,4家公司完成签约。
“在一批项目的带动下,临港的区域整体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为区域发展积累了后劲。”临港经济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临港将在发展壮大现有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七大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基础上,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板块;以天大研究院和临港科技平台为主要依托,建设科技企业孵育载体,重点扶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港口资源延长物流产业链,推动传统物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升级。同时,依托行政商务区和标准厂房,引进高端商业地产项目,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及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产业。到2013年底,临港的第三产业力争实现产值40亿元,并确保新增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
基础建设 夯实配套载体
为加快围海造地、基础配套、公用工程的建设,临港积极发挥各公司在开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去年,大沽沙航道正式运营,大沽口港区10号、11号通用泊位建成投入使用。目前,2号、3号粮油码头已完成空载试车,北防波堤也基本建成。随着港区配套工程、口岸开放设施的逐步完善,如今,临港搜救中心已建成,63万平方米人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主体也基本完工。整个临港经济区,新增固化土地9.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13条、变电站3座、泵站10座,新增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
今年,临港经济区将继续加大航道、防波堤、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提升大沽口港区经营能力、确保全年实现港口吞吐量2200万吨的基础上,力争对高沙岭港区开港通航,壮大港口实力,并做好12号、13号、14号、18号码头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据介绍,按照滨海新区的规划要求,临港将继续加大南部区域围海造陆的力度,预计全年将新增围海造陆10平方公里,整个经济区将新增固化土地8.2平方公里。今年全年,临港还将开工建设道路28条,新增道路里程24.23公里,开工建设泵站6座,新增绿化面积21.4万平方米。
服务企业 拓宽资金渠道
为了对口帮扶驻区企业,去年,临港经济区管委会组建了9个“保姆式”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他们举办产需对接会、产融对接会及人才政策培训会,及时为企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承接新区下放的审批权限后,积极提供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构建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努力创新审批机制,采取“分步走、并联办”的方式,优化审批程序,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投产。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融资压力,临港积极出招应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据统计,临港经济区全年累计落实各类资金98.32亿元,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有力保证了开发建设和资金链条的安全稳固。同时,也筑牢了银企合作基础,与工商银行、渤海银行分别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临港将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变权力审批为服务审批,变等待办件为催促办件,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同时,主动跟进签约项目,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在融资、施工、设备采购等环节做好协调服务,促其早开工。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今年还将继续推进银企合作,以统一融资、统贷统还的方式,落实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大额贷款,并完成18亿元中期票据、15亿元企业债券和一定规模的短期融资券、私募债券的发行,力争实现保险资金投资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临港还将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调整驻区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集团化管控体系,优化国有资产投资结构和方向,加大服务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