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彷佛离我们很远,但生活中却无所不在,众多搭载着纳米技术的传统产品已在天津滨海新区起航。2006年,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工研院”)在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个定位于纳米技术产业化研发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标志着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是我国首个定位于纳米技术产业化研发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功能互补,在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与纳米技术产业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该院利用纳米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研制出多种特色产品,对新区传统企业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截至目前,该院承担3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天津市项目,获专利105项,发表文章30篇。
纳米技术彷佛离我们很远,但生活中却无所不在,众多搭载着纳米技术的传统产品已在天津滨海新区起航。2006年,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家工研院”)在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个定位于纳米技术产业化研发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标志着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国家工研院副院长张艾东向记者表示,该院主要面向新区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利用纳米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研制出了多种特色产品,帮助新区不少传统产业插上纳米“翅膀”。
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1纳米是一百万分之一毫米,而颗粒粒径小于100纳米能够产生新特性的产品被称为纳米产品。当下,纳米技术正在成为很多传统产业升级的助推剂。
“除承担多项国家项目外,我们还积极推动纳米技术成果转化。”张艾东向记者表示,“纳米能带动传统产业,我们已将纳米技术对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为研发重点。”
该院已开发出国家二类止痛新药氯诺昔康片;研制出世界首台超级电容储能式动力UPS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电网闪落造成的损失;研制并储备各类单抗和多抗抗体共计600多种,并已销往美、英等国;与德国企业合作完成了无卤阻燃剂课题项目的研发;利用实验室技术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与天顺集团合作开发新区特色产业——茶淀玫瑰香葡萄酒、葡萄多酚等专利产品;另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上述课题成果均已转化为企业产品,推向市场。
纳米检测提升产品质量
随着纳米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纳米材料生产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能否获取低成本、高质量、多功能的精料是中国企业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纳米产品的关键,也是“中国造”纳米产品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
“这是生产线上的质量监控。”国家工研院检测中心副主任范洪涛向记者解释,“企业在产品生产前会将原料或中间产品拿来检测,我们则对这些原料进行粒度检测。原料的粒度大小对最终产品效果会产生影响,检测对企业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有很大帮助。滨海新区企业众多,纳米公共检测平台具有很大作用。”
据介绍,该院拥有当前国内最先进、最集中、最齐备的纳米检测平台,集中配置了400余台(套)纳米技术分析、检测和制备设备,已获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CNAS/ILAC)和计量资质认定(CMA),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1000多家企业开展检测服务,全面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环保、新能源、新水源、微机电等领域。
在全球展开广泛国际合作
在张艾东看来,利用国内外的资源不断开展交流、对纳米技术进行以国际前沿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可以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研究领域,实现研究成果的专利化、产业化,可以更好地为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该院广泛开展了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及工业协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包括芬兰、美国、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此外,为了加速纳米技术成果转化,该院与天津创投公司共同成立了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了纳米技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能源、水源、环保、微机械、光电子等领域的项目研发及产业孵化、投资等。
据了解,下一步该院将重点推动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规划建设。同时,该院正在申请在基地内实施纳米产业试点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区域性资源整合,鼓励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基地,打造综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