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天津援青推“文化+扶贫”新模式 结合当地艺术建设扶贫车间
2020
07/13
10:01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农户完么在扶贫车间里展示手工飞龙雕塑。

天津北方网讯: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市,农户完么正在扶贫车间里认真地制作手里的飞龙雕塑,因为这份工作,让他彻底摆脱了贫困。记者日前跟随海河传媒中心天津援青报道团采访时了解到,天津帮扶青海省黄南州推出“文化+扶贫”新模式,将传统手工艺与扶贫车间结合,助力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4年前我来到扶贫车间,那时候没有技术,只能做一些装饰性的雕塑,后来经过车间的扶贫帮扶培训,我现在一个月能赚5000元,这份工作让我们家彻底脱了贫。”完么告诉记者。

“现在,完么是我们的主力了,车间生产的很多产品在市场上都供不应求。”扶贫车间负责人尕藏才让介绍说,扶贫车间共有玻璃钢雕塑、木雕、泥雕、石刻等7个车间,天津的援青干部想方设法推动扶贫车间发展,给这里的工人提供了很多帮助。

据黄南州同仁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晓华介绍,热贡艺术是黄南州当地特色产业,依托“文化+扶贫”的新模式,同仁市建设了唐卡、堆绣、泥塑、刺绣四大基地,均下设扶贫车间。天津援青干部为了帮助当地就近就业,争取了天津援助青海政策支持,从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全力帮扶扶贫车间。去年8月,天津和同仁市签订协议,在当地认定了20个扶贫车间,并给予每个车间5万元补贴。

“像泥塑这样的艺术形式,不需要从业者有太多艺术天赋,经过培训就能上岗,扶贫车间这种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扶贫方式,为很多困难群众解决了难题。”梁晓华说,去年,基于当地艺术特色建设的扶贫车间为同仁市吸纳了304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并为573人进行了培训。截至目前,扶贫车间总共带动900多个贫困户就业。今年,扶贫车间的规模将继续扩大,争取吸纳更多需要帮扶的农户就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