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全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核心资产”升势再起
2020
03/06
09:42

本报讯 商务部3月5日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呈现持续向好态势,近期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市场销售触底回升。据商务部监测,2月下旬重点监测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这是自1月下旬环比连续负增长后,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中,汽车需求上升,反弹增长较为明显,环比增幅达14.8%;通讯器材、家电环比分别增长11.7%和11.1%。与此同时,A股市场长阳拉升,金融、消费等“核心资产”告别盘整,重启新一轮升势。

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汽车等领域市场销售触底回升

商务部3月5日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最新的市场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介绍说,当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平稳。据商务部监测,3月4日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批发价格比1月底分别下降0.6%和0.3%;白条鸡、鸡蛋价格分别下降9.4%和17.5%;30种蔬菜批发均价下降8.4%,6种水果价格上涨2.4%;猪肉批发价格下降1.7%。目前猪肉价格仍处高位,为保障市场供应,春节以来已累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5.5万吨,3月5日下午正在投放第五批中央储备肉2万吨,后期还将视情开展投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呈现持续向好态势,近期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市场销售触底回升。据商务部监测,2月下旬重点监测1000家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5.6%,这是自1月下旬环比连续负增长后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中,汽车需求上升,反弹增长较为明显,环比增幅达14.8%;通讯器材、家电环比分别增长11.7%和11.1%。

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说,从地方和行业反映的情况看,外贸企业除了面临复工难、运输难等共性问题外,还面临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外部难题,外贸形势更加严峻。考虑到每年一季度受春节因素影响,进出口都会出现一定波动,今年加上疫情因素,进出口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中国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为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综合利用财政、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复产,保市场、保订单。目前,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浙江、天津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广东、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复工率超70%,外贸大省引领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各地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

商务部也注意到,近期国际组织下调了全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WTO公布的一季度货物贸易晴雨指数(95.5)低于基准值,一季度全球贸易仍将疲软,带来了一定的外需压力。但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需求是刚性的。在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总体处于合理区间范围。

日韩疫情影响:目前对电子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李兴乾表示,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三国供应链和产业链高度融合。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地区各国贸易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返岗、物流运输以及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这种影响只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日、中韩贸易良性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余地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2月10日以来,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企业复工进程不断加快,各地复工比率不断提高,大部分省市外贸企业复工率已超过50%,外贸大省引领带动作用明显,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也在加快。当前,企业正处在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国内疫情形势总体趋缓,为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大环境下,境外疫情持续扩大,特别是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疫情不断蔓延,会给我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企业主要担心的是可能给产业链上下游供给带来困难。据监测,目前疫情对电子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关产品进口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下一步,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我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所受影响,帮助企业加快复产进度,提高交付能力,尽快恢复正常产能,重视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协同,维护产业链稳定,实现共同发展。

长线资金集体回流 A股核心资产重拾升势

在经济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A股三大股指收盘涨近2%,金融股带领一众“核心资产”强势崛起。两市合计成交再超万亿元,达到1.17万亿元,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上扬,券商、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告别盘整企稳回升,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61.48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表示,随着前两个月市场的逐步上涨,部分投资者开始幻想出现2015年“水牛”、“杠杆牛”的极度亢奋情绪。但当下无需过度乐观亦无需过度悲观,短期不确定性因素逐步消除回归常态后,A股长牛仍将稳步健康前行。这个阶段,投资者可以结合年报、一季度“去伪存精”,积极布局“好赛道”,精挑细选“好股票”。

中信证券认为,3月份市场将进入全年绝佳的配置时机。首先是疫情在中国境外进入蔓延期,但全球资本市场已出现较为充分的调整;其次是国内经济进入快速恢复期,政策加码,复工复产开始加速爬坡,预计4月份将接近正常水平。对A股市场而言,科技股将进入业绩和估值的校准期,个股将走向分化,优质科技白马将最终胜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