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北京发16条支持中小微企业!依规停业不裁员免收2月份房租,另有三类企业可享租金支持,信贷支持力度也加大
2020
02/06
21:42

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三方面推出16项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和稳定发展。

  相比2月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中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举措进一步细化和有针对性。


  先来看文件要点:

  1、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疫情期间,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占道费。

  2、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企业,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3、为经营困难企业办理延期纳税。受疫情影响纳税申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4、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成本。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根据研发投入实际情况,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

  5、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

  6、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和扩大LPR定价基准的运用,推动2020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7、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股票质押协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到期,企业由于还款困难申请展期的,可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协商,展期3至6个月。积极推进拟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采取非现场等灵活高效方式进行辅导验收。疫情期间,加快资本市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组织辅导机构加大企业挂牌上市线上培训力度。

  8、优化融资担保服务。疫情期间,本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对疫情期间提供生活服务保障的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9、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争2020年科创类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针对因疫情造成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负面影响的,暂不予以信用降级。对符合条件的中关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以及债券、融资租赁费用补贴。

  10、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对于符合政策的企业,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享受一次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加大政府采购和中小微企业购买产品服务支持力度。

  16个措施聚焦三大方面

  北京市出台的16项措施主要聚焦: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三方面。

  文件指出,相关工作措施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和稳定发展。

  2月5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一季度经济调度工作等事项。会议指出,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必须全力以赴抓好。与此同时,围绕“六稳”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度,抓好一季度开局,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力争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还指出,要结合疫情防控,突出抓好医疗相关物资生产供应。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落实人员防护措施。研究出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发挥有效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城市副中心、冬奥会、轨道交通、保障房等重大项目要按计划开工。稳定居民消费,引导扩大健康类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房租减免有了具体安排

  疫情发生以来,为中小微企业减租的呼声很高。北京市2月3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

  《若干措施》明确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

  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企业,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此外,还有三类企业可以享受租金支持。包括:符合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可通过“投贷奖”政策给予贴息、贴租等奖励;符合条件的小微、初创型文化企业房租,可通过“房租通”政策给予房租补贴;受疫情影响严重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重点连锁餐饮(早餐)、菜店(生鲜超市)、便利店等网点设立项目,对其给予房屋租金等支持,支持比例上限由原50%提高至70%。

  增信贷、降成本,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北京向各类金融机构提出对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及“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等项量化要求。具体包括:

  一是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和扩大LPR定价基准的运用,推动2020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三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股票质押协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到期,企业由于还款困难申请展期的,可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协商,展期3至6个月。积极推进拟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采取非现场等灵活高效方式进行辅导验收。疫情期间,加快资本市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组织辅导机构加大企业挂牌上市线上培训力度。

  四是提高融资便捷性。加强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和网络建设,开展“网上畅融工程”快速对接服务,充分发挥银企对接系统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降低服务成本。完善本市企业续贷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建设企业首贷服务中心,持续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

  五是优化融资担保服务。疫情期间,本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对疫情期间提供生活服务保障的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六是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进一步降低十大高精尖产业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区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力争2020年科创类企业贷款同比增长不低于15%,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同比增长不低于15%,针对因疫情造成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负面影响的,暂不予以信用降级。对符合条件的中关村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以及债券、融资租赁费用补贴。

  加大中小微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若干措施》还明确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加大政府采购和中小微企业购买产品服务支持力度等的操作方法。

  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北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

  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微企业,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持平或增长20%(不含)以内的,可一次性获得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30%的补贴;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增长20%及以上的,可一次性获得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

  对于享受上述政策的企业,还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享受一次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此外,北京市全市预算单位在满足机构自身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的金额和比例。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采购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法律咨询、在线检测、网络销售等指定服务产品的,对每家企业给予不超过合同额50%的补贴,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

  已有11个省市出手为中小微企业解压

  目前,已有多地接连推出多项政策,为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据盘古智库统计,已出台地方政策的涵盖,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四川、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山东等直辖市和省,海口、福州、济南、青岛、苏州、宁波、厦门、佛山、唐山、湖州、泰州、盐城、晋江、滨州等省会和二、三线城市,上海市嘉定区、静安区、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福田区等主要城区。主要涉及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提升服务、稳定员工队伍、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表示,当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很多中小企业还不能正常开工经营,但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尽量止损”,特别是在资金、财税等方面直接减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冲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