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如何“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2019
12/18
11: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时专门提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这在以往还不多见。至少,近年来没有出现过。那么,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呢?

客观地讲,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就算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规模扩大了、总量增加了、比例提高了,也未必代表制造业融资环境改善了,制造业获得的支持增强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就厚实了,制造业发展的潜力就能增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除了考虑量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质的效果,包括资金支持结构、资金支持重点、资金支持方向等。

要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就必须在满足总量需求、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比重、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规模的同时,有效改善资金的投放结构。首先,对大中型制造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支持,要重点放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而不是一般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规模的扩大。尤其基建投资,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企业就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增强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毕竟,大型制造企业、国有企业是经济的“稳定器”,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如果大型制造企业都不能把重点放到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去,就很难真正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

其二,要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制造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如果说大中型制造企业是制造业的天的话,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则是制造业的地,是制造业的未来,是制造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对民营和中小微制造企业更大力度地支持,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一旦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动力激活,就能形成森林般的制造业格局,而不是一棵或几棵大树。等这些森林中的小树都变成了参天大树。那么,中国制造业就会开辟新的天地和创造新的未来,就能有效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三,要高度重视对科技型制造企业的支持。科技型制造企业,无疑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重心。无论科技型制造企业现在是中小微企业还是大中型企业,都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个层次的制造企业抓好了,抓出效率来了,中国的制造业就必然会有竞争力,也一定会对中国经济发挥支柱作用。所以,增加对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就必须大力支持科技型制造企业,让科技在制造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