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正逐步改变人类社会生活。人们在思考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探索技术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为人所用”?现如今,本市围绕智能科技产业已形成了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七大产业链条,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绩的背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断尝试将智能科技融入不同应用场景的结果。在新区,不断涌现的创业者们也将创业目标瞄准了智能科技的应用领域。
企业带着技术找场景
落户在高新区的天津小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北京迁移至天津的企业。公司的主创团队脱胎于北京蜂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人脸识别技术算法和硬件技术多年的科技型公司。
“过去我们在北京重点专注于算法和产品物理形态的研发,为了给技术寻找到更加‘接地气’的落地方向和行业接口,团队便来到天津瞄准幼儿园、小学接送安全保障服务这一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应用场景。”天津小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司云修说。
记者了解到,小鹿智能公司利用在人工智能、自研人脸识别学习算法和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优势,自主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幼小智能安全接送服务平台。来接孩子的人对着机器上的屏幕刷个脸,其接送孩子的权限信息就会上传到手机上的教师端和家长端,只有具有权限的人,才可以把孩子接走。记者了解到,该产品自去年10月份走向市场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州、西安、天津、成都等试点地区的幼儿园中。
“好设备是用出来的”,司云修说,“研发过程中,我们已经历经了4次产品的迭代。最初设计的第一代产品笨重且不防水,随着不断收集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等试点单位的使用反馈,最终逐步将产品外观变得更加小巧灵便,同时突出防水、电池使用时间更长等特点。而在算法方面,平台与幼儿园内的各种业务系统都有了标准接口,这样可以无缝对接园内的考勤、教务等软件。此外,团队还不断丰富C端软件功能,让家长端、教师端和园长端都可以实现有效互动。”
谈及产品的前景,司云修表示,下一步幼小智能安全接送服务平台将全面在广州、成都、厦门、西安、天津等地铺开,未来将推广到1000多家幼儿园中使用。
智能解决办法直击行业痛点
与“带着智能技术找应用场景”的企业不同的是,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创业的目标锁定在了打造“中医健康服务”上,公司希望在大健康这个场景下,不断叠加新的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产品的突破。
慧医谷的创始人董玉舒原本是学中医出身,她在医院跟着老师坐诊时发现,一个中医名家一下午就要接待约70名患者。庞大的患者基数与医生的坐诊时间形成了巨大反差,特别是那些前来复诊的患者,医生只能通过以前的药方及患者描述才能了解患者的好转情况,否则就需要从头再诊治一番,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损耗,降低了医生的效率。董玉舒说,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她便召集了团队开始基于“望闻问切”标准化的研究、采集和分析。
记者在慧医谷的展厅中看到,虽然这家公司创业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传统的中医理论,但现代化的智能科技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产品当中。利用设备的感知探头,就能收集到患者的脉象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得出清晰的脉象分析报告。对着摄像头吐个舌头,也能在几秒钟内,从机器上得到一份中医诊疗建议。
除了大健康领域,法务领域也是智能技术不断探索落地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新区,中国首款市场化法律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智合同”已经在市场上历练了数年。这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法律大数据建立的合同智能审核系统,在官网上已经审核了超过85万份合同。
智合同创始人王智勇深耕法务领域多年,而他所打造的天津市道本科技有限公司早就在企业法律信息化领域站稳了脚跟。
“合同文本上传到智合同,3秒钟就能得到审核结果,比人工快了3360倍。”王智勇表示,今年智合同再次升级,以在线合同智能审核为核心的同时,融入了合同履约追踪预警、法律知识库、法律咨询服务等诸多内容,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与企业合同管理、法务管理需求相融合,打破了过去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用不起、等不及的落后情况,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合同管理、规避企业法律风险。
“智合同自上线应用至今,不仅打开了企业多元化、跨越式发展的局面,更让企业产值翻了一番,业绩成倍上升,目前已创造了超过1亿元的销售额。”王智勇说,智合同的推广扩宽了企业市场,企业用户不再局限于国企、央企、500强企业,更开拓了政府及中小微企业。更重要的是,智合同推动了企业转型。企业由原先的传统软件企业,晋升为可以利用云服务产生价值的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这种由产品到服务的转化,让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