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津南区:滋养实体经济助力区域发展
2019
09/12
22:46

金融业越强大,则意味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越强劲;其影响力和带动力也就越深远。近年来,津南区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化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着力强化服务协调,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全区金融业从含苞待放到百花齐放,不但便捷了百姓生活,更激发了城市活力,一幅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绚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早上9点钟,家住咸水沽镇金才园小区的孙阿姨走进家门口的农商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点,经过前期申请流程,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医保卡的领取。有了这张“集多种功能于一卡”的医保卡,孙阿姨可以查询到医保信息、账户信息,办理理财、取养老金、消费等各项业务,同时金融服务点的配套跟踪服务也会随即启动,极大便捷了使用者的生活。孙阿姨说:“我们老年人不会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更愿意和银行的工作人员面对面办理,现在银行都开到了家门口,业务办理起来更加便捷了。”

随着津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换挡提速,金融机构也从最初的一家农村信用社,增长到现在的27家,其中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2家、城商银行5家、农商及村镇银行4家,银行网点126个,网点遍及全区。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驻区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企业融资代价,让金融大树的葱绿树冠为企业发展“遮风避雨”。作为津南人自己的银行──津南村镇银行,“支小支农”的服务特色,让客户端不断向小微企业铺开。与津南村镇银行仅一墙之隔的阿里云创新中心(津南基地)内的初创企业便近水楼台。杉图科技公司是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前期虽没有固定资产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但还是享受到了银行的贷款服务,且从采集到放款只用了3天时间。津南村镇银行相关负责同志说:“从2013年开办业务以来,我们就融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中,与津南区人社局、财政局合作,为津南区的初创型企业发放创业贴息贷款,累计为1284户企业发放了2.27亿元的贷款,发放涉农贷款达到13.6亿元。”

融入一方热土,就要把脉发展脉络。包括“天津智谷”在内的“一屏一展一带一谷一稻”的“五个一”重点工作,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向。在汉硕高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正在加紧组装中,其生产出的碳布厚度公差可控制在正负一微米,也正是这样的精确度才让这家企业能够步入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企业将大量资金用在了设备提升及技术改造上,资金周转困难,建行津南支行得知情况后主动与企业进行了对接。为避免企业在线下贷款办理程序缓慢,建行津南支行充分发挥秒贷产品科技优势,一秒钟为企业放款100万元,让企业渡过了资金难关。

建行津南支行相关负责同志说:“近两年建设银行天津分行高度关注津南发展,在‘智慧津南’ppp项目、葛沽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我们都做了很多的努力,看重的就是津南发展的美好未来,同时津南区为银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我们有信心把津南的金融服务做得更实在更贴心。”

津南有“天下资源津南用”的胸怀,有“企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在津南构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地的今天,金融业的扁担一端挑起的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端挑起的是金融机构普惠服务的炙热情感,这条扁担的支撑点,自然是建设活力津南、魅力之城的初心。

津南区通过协调金融机构上门服务、召开金融超市大型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不断利用金融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区各项贷款余额674.78亿元,同比增长8.68%,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11亿元。此外,本区还与农行、中行、邮储等3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银行将在5年内提供不低于16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工作。(董莹莹、李国正)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