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高辉清:经济发展存五大挑战 企业之创新策略
2013
01/23
16:36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辉清

谈到经济,现在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在这个问题上,2008年年底我在外面讲课的时候就会很抱歉的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还可以告诉一个好消息。所谓的坏消息,未来在座大部分人后半生都是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度过,这跟此前渡过的和平30年完全不一样。这种判断当时从2008年开始讲到现在就没有停过,但是现在讲这个话没有人反对,前几年讲这个话很多人都怀疑。

那时候我们认为次贷危机带来的世界级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为什么还提这个问题呢?因为这三件事我们必须要讲,它不仅影响现在,而且要影响整个世界的未来,这是哪三件事呢?第一是次贷危机,真正动摇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开句玩笑,有时候我们讲课的时候,中国人对客人都很礼貌,但是你在台上还讲他的坏话。美国为什么出现次贷危机?很简单,他的经济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文明的说法是虚拟经济,我们后来发现很大程度上是骗人的经济。第二个说法它是一个胃口经济,大量的是靠消费来拉动。第三是靠借钱的经济,负债型。这个经济不破灭,不出现经济危机那是怪事。所以这个危机的出现,由于美国是世界的主导,没想到后来又出了两场危机,世界想不进入调整都不行了。另外两场危机是欧债危机,还有一场就是低碳革命。

这两件事情是很奇怪的事,次贷危机出现了,为什么出现欧债危机?从健康性来讲,不至于出现这么大,另外为什么次贷危机爆发了,欧债危机爆发了,大家应该去救经济,为什么现在腾出功夫来保护地球变暖的问题,为什么大家像学雷锋一样,危机时刻,大家开始关注运行了46亿年的地球问题,这些都是很古怪的。实际上是因为这三件事标志着国际秩序的建立。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没有欧债危机,现在的经济就是欧洲经济体一支独打。如果没有欧债危机,就进入了三国时期,就不是春秋时期,这个角度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时候欧债危机会出现。

次贷危机来了,全球会进入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为什么大家还关心地球变暖的问题,说实在的,咱们都知道,现在地球变暖所有的证据都很难验证,地球变暖的证据很多是不可辩驳。假设如果没有低碳博弈,20年后会出现什么事情?20年后美国人、欧洲人从危机中摆脱出来以后发现,新兴的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摆脱危机了,已经快速增长十多年了,他们从危机里出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跟他们没关系了,世界的主流变化了。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低碳博弈来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今天是一个公开演讲,所以很多话不能讲得太过。

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这三种博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种格局不仅影响现在,而且影响未来20年。

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出现什么变化呢?两个判断,第一个判断,2012年是中国经济运行最困难的一年,很多企业说我现在没倒闭是因为我还不想倒闭,实际上早就可以倒闭,因为你现在是最困难的,为什么最困难?因为经济学上讲,三重危机都处于下降的叠加时期,这种时期百年难遇,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长周期是平均50年,中周期大概平均10年,短周期大概平均三到五年。所以这三种周期都处于下降期,这种事情非常难得,恰恰去年是这个状态。处于长周期主要是由于世界三件大事,两场危机加低碳博弈导致的。另外从国内来讲,我们恰好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转变的阶段,使我们的经济处于长周期的调整。中周期主要是房地产,中周期会由很多因素形成,但是在中国主要是房地产因素。房地产从2002年开始上升,到2007年有一个回调,到现在我们还没看到它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个上升期就超过了5年,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一般中周期整个周期就是10年左右,但是中国的上升期就达到了5年。

这个角度来讲,焦点网是一个房地产网,我记得前年在天津房地产高峰论坛,我说了一个谬论,中国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就是全国化和长期化,说完以后网上一片骂声,但是我告诉他,我不仅在这里要讲,我还要写其他的报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讲完这个报告以后不到三个月,我们国家的限购政策从此前的一线城市推广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没有限购政策,我们的房地产中周期时间会更长,这个危机就会更长。

第三个周期是库存变化周期,跟前几年的政策有一个关系,开始为了救市,放了很多货币出来,使得去年把调通货膨胀的任务看得过重,使得我们的短期库存周期延长到现在才差不多结束。所以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三重周期,去年叠加,使得我们去年的经济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当然最困难的时期意味着曙光就在前面,所以我们也看到数据表明,经济已经是恢复,我认为实现后置指标,比如说企业的利润,明显的后置指标,11月份以来,我们看到企业的利润明显上升。当这个数字上来以后,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经济是起底回升了。我们认为四季度数据会明显提高,至于最后的数字是多少,7.8也好,7.7也好,意义不是太大,关键是我们确实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到今年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座的企业家也好,炒股票的投资者也好,我想会得到一个好的消息,今年的宏观经济会比较好,一个最明显,最有利的条件,企业的库存短周期开始进入上升期了。我刚才说去年有三座大山压着我们的GDP,第一座小山,短周期从今年开始进入往上升的时候,历史经验来看,一旦短周期上升,一般景气上升六个季度左右,如果这个规律还能成立的话,今年到明年上半年,总体经济会比较好。

第二个条件,现在我们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可能都比较一致。美国财政悬崖变成财政的斜坡,不会出现悬崖,但是也不会消失,这样会使得美国经济相对来说继续保持今年以来持续小幅、平稳的回升态势。在欧洲到目前为止,它的经济没有见底,但是从一些情况来看,应该说明年会止跌回稳。唯一的就是日本,日本经济有可能回落,有几个因素,其中有一个因素可能跟中国有关,中国不买日货了,去年9月份开始,日产汽车每个月平均下降40-50%以上,对日本的经济构成了不小的打击,日本经济可能会稍微有点回调,但是总体来说不影响世界总体的经济回升态势。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经济来说会有一个非常巨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次贷危机以来,我们中西部经济是非常好的,很多地方甚至比次贷危机之前经济发展还要快,但是总体经济还是缓慢的回落,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份额太大,而东部地区又太依赖于外部环境,所以明年中部地区稍微好一点,明年的经济给经济好转奠定了第二块基石。

国内的需求来看,明年是换届年,政府一定会出台一些政策,尤其是在地方政府,新官上任一定会要出一些新的招数,所以投资方面,我们认为它会出现一些平稳的上升。消费方面,促使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消费增长的政策,基本上会导致平稳的推动,这样使得我们明年的消费比较平稳的增长。所以简单的讲明年三大需求,两个上升,一个平稳,明年的经济应该是比今年要好。

当然现在唯一的预测,大家对明年好到什么程度的预测,有比较大的分歧,客观地讲,我个人的预测普遍比一般人的预测乐观很多。

我刚才简单的把这两年一些经济走势概括一下,为什么中国要创新?关键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五大挑战,实际上是当前存在的,而且未来几十年也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这五大挑战化解,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决定了我们的企业的发展。

第一个挑战是产能过剩的挑战。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注意,2004年美国一个经济学家曾经非常成功的预测,中国2008年要出现大箫条,大家都研究经济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预测。这个预测现在看来是最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这个人为什么预测这么准?他的预测实际上比较简单,就是简单的类比,把2004年的中国跟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相比,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第一个,国际地位惊人的相似,当时的美国跟现在的中国一样,是崛起的巨人,当时的英国是霸主,跟现在中美关系是一样的。第二是经济关系很相似,当时英国已经衰落,但是为了维护它的霸权,全世界到处借钱,美国就是当时最大的冤大头,跟现在的中国也一样。第三,当时美国在大萧条之前货币增长非常快,导致了房地产、股票的过度繁荣,2004年之前,我们的货币速度增长是3倍,当时房地产增长也很快。所以一般条件都相同,最后这个人做出结论,中国在2008年到2009年会出现一次大的箫条。 因为2008年是奥运会,奥运会之前中国一定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所以他认为奥运会之后,中国一定会出现大调整。

现在看这个结论,说是对也对,说不对也有不对的地方,确实说明中国在这儿出了问题。实际上当时这个报告已经引起中国很多权威专家的注意,而且写了很多报告要避开2008年的预言。如果没有出美国次贷危机,我们还真避开了,不幸的是,使中国出现箫条有几个原因,前两个原因恰好预测到了,中国本来该躲过的一次大调整,最后被他预测到了。

说明中国的调整不是箫条,但是我们调整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跟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有点类似,产能过剩是最大的问题。这里实际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的,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展开说了。

中国经济调整最大的本质是产能过剩这一块儿的估计不足,才导致了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的调整,很费力气,才导致了我们对一系列估计不足,有四个估计不足,一个是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外部环境影响估计不足,对中国内生增长微弱性估计不足,对政策的有效性估计不足。过去我们中间调了几次政策,根据过去的经验,去年的经济能够比较轻松的回来,实际上去年的经济回稳的历程和艰难都超过了想象,原因就是我们对经济调整的本质认识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这是产能过剩,中国要化解的一大压力,而且这个时间很可能比较长。

第二个压力,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进入长期上升的阶段。这是非常不幸的,我们经常说的祸不单行,国内发展到了生产成本要素上升的长期阶段,往上升的阶段,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人口问题,人口恰恰到了刘易斯拐点,之前劳动力人口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人口红利开始逐渐压缩。

第三个压力,社会危机问题,一个国家到了中等收入阶段,能不能成功的迈过中等收入陷井进入高收入阶层,或者说发展中国家最终变成发达国家,就有一个中等收入陷井的问题。这个陷井在中国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过去这些风险被高速的经济盖住了,次贷危机以来,高速的经济消失以后,中等收入陷井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这就成了我们未来要重点化解的第三个压力。

第四个压力,这次危机是一个大周期的调整危机,大周期的调整危机带来的既是危也是机。未来产业结构在每一轮大周期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更新换代,不仅是大周期,中周期的调整也是这样,产业结构就要更新换代,否则产业结构就无法升级。大周期调整必然使未来的产业重新布局,重新构造,重新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我们如何在新的一代产业新布局里面占据制高点,成为中国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成为我们创新、创业企业要贡献的地方。

第五个风险,出现了中国要作为“世界老二”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我们谈经济,不谈国际格局,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国际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困难的时候,都是国际环境最不好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都是国际环境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谈国际环境。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世界政治秩序30年一次大变革,经济周期没有30年的周期,在中国我们也发现,国内也是30年一次大变革。49年到79年改革开放,79年到2008年,又是30年,次贷危机来了。所以这30年的周期恰恰到现在又出现了,国际上的秩序跟大周期30年,每次都是霸主地位受到威胁,进行博弈的时候。前几次都是欧洲国家,第三次是日本和美国,现在轮到中国和美国,这个压力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压力。

这五大压力怎么化解?实际上成为影响我们未来政策的一个主要的参考因素。从现在看,我们认为世界是和平为主,我们自己有一定的化解能力。

我们经常说,非常幸运的是次贷危机不是亚洲危机,如果是亚洲危机爆发是次贷危机的话,中国就完蛋了。亚洲危机之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实际上就是一般的亚洲国家,当时代表亚洲的就是日本,下面是四小龙。中国跟印度两个傻大个儿,坐在后排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如果是那个时候出现次贷危机,中国应该说没有多大的防御能力。如果那个时候中美关系出现战局,中国有可能不得不像当年的日本。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比较幸运的是,在这黄金30年,我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关键的十年,在这关键的十年,中国实现了三级跳,从亚洲危机之后变成亚洲的领袖国,十年次贷危机之后变成世界领袖国之一,这场百年一语的大危机使得我们有能力。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判断,外部的压力我们不要太放在心上,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会站在中国这一边。所以这就是我们一个最大的判断,这是政治性的判断,但是对我们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是通过改革来化解中等收入陷井。中等收入陷井我们刚刚说了,在中等收入陷井这个地方已经有无数的国家掉在里面了,几十年来,一百多个国家曾经达到了中等收入阶层,但是渡过的国家1/5都不到,所以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过去我们谈论经济的时候,有时候有些人很悲观,为什么悲观?原因是中国经济没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没问题,但是中国存在着中等收入陷井的社会背景。过去很多人比较悲观,主要是因为这一点。现在来看,我们已经明确了,通过改革不断的改革,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后,很多学者,很多专家都感觉到信心慢慢,原因是它给我们很好的信心,中国真的是要加强改革,中国真的是要推动改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历史数据来讲,中国经济奇迹很大一部分是得到了改革红利,第二,从我们最近的一些表态来看,中国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重归历史上曾经习惯了上千年的,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我们不说霸主地位,但是是最强大的,这成为我们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指导。

第三,化解产能过剩。简单的说,化解产能过剩有几条途径,一条途径就是落后的过剩产能要淘汰掉,这几年我们国家都下达了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的指标,有些时候我们还不是特别满意,现在又开始做这个事了。第二条途径,中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各方面的筛选,最后发现,我们要确定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拉动中国经济内需增长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城镇化跟工业化,我们50.9%依然比工业化水平落后十几个点,五十多典当中有十六个点是半市民化,他们没有城镇户口,但是因为是常住人口。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的最大增长点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确实使得中国经济结构更平衡,第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另外就是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引导民间投资来拉动我们的经济。更主要的是我们着眼于未来,现在我们所有的优势都是在过去模式下的优势,任何一次大的周期调整之前,世界的产业结构基本上要全部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把握未来,从现在来看,我们国家加大的政策力度比较大,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创新都是靠企业,而且是靠中小企业,中国成功的模式恰恰是成功在于政府主导,这一块儿中国要做的事还很多,从很多国家经验来看,文化创新、思想解放是企业能够创新最根本的土壤,在这一块儿我们还是缺乏。

第四是要化解存在的风险,促进高品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可持续性。把已有的风险化解掉,包括房地产的泡沫,有人在问下一届政府来了,房地产会不会调控,我说不知道会不会有调控,但是研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任何人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能放松宏观调控,现在看来依然是这样。

简单的说了一下五个压力,或者说五个挑战,现在说一下中国的对策,这种情况下,对中国经济做一个简单的预测,我们预测界有一个俗话,任何预测最后验证跟结果没什么联系,为什么还要做预测?任何一个预测在已有的条件下是有道理的,当你出现新的变化,把新的变化再加到里面去,就会使得你的预测不断的跟现实贴近,所以要做滚动预测。现在已有的情况下,我做的预测是这样的预测,总体来说,明年上半年都是处于短周期上升期,2015年到2016年,会出现中周期上升阶段,按照这样的平稳增长,2020年前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当然这个标准不一样。到2030年左右,中国走除味剂了,中国有了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不幸的是,那时候中国人已经老龄化很严重,所以那个时候,那时候世界好了,我们不一定特别好,所以中国没有多少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所以这个时期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最主要的因素一定要使中国实现从传统的要素增长型转为企业创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最后谈一下中国企业创业战略,客观的讲,这一块儿我是一个外行,真正的内行是在座的各位专家,但是我可以给大家从我的角度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需要创新。美国为什么强大,唯一就是创新,如果美国没有创新,美国“国将不国”,美国的优势就是因为它的文化,它的制度有利于创新。从一个企业来讲,为什么要创新?因为企业成立是甲板型的状态,上面的甲板往下走,我们的需求中长期往下调整,下面的甲板往上走,我们的成本中长期不断的往上升,迫使企业必须要创新,走出这个甲板。

宏观角度讲,中国的企业创业应该考虑一些大的趋势。当然了,真正伟大的创业可能不用考虑大的趋势,因为它创业出来的东西世界跟着它走,有时候一些中小型的创业就要考虑趋势,有几大趋势呢?我认为通过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有几大趋势值得大家参考。第一个趋势,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未来高加工度的行业反而会取得相对快速的增长,所谓高加工度的行业,大的行业有七个,我们根据一些情况做过一些预测,2020年之前,这七个各自有什么专长,预测来看,高加工度产业比重会逐步的加快。

第二个趋势,新型战略型产业将获得国家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这是可能的,因为中国前两次产业革命,我们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关出去了。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赶上中间一个尾巴,保持了中国奇迹的出现,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跟别人第一次基本上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所以这次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而且我们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最有利的条件,我们有非常强大的配套能力,而且在一些行当上,比如说循环经济上,我们甚至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了,所以这是未来一个趋势,当然在这个趋势里面既会出伟大的行业,同时更多的会是出现很多失败的行业,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行业。

第三个趋势,未来我们创业要考虑长期产业,就是消费型产业。我看到最近一个报道,高盛的老总说我们养猪可不是闹着玩的,实际上就是因为看准了中国消费型产业是一个长期产业。我们有一个数据,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标志着中国进入城镇化的阶段,城镇化阶段意味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到外国去买个蔬菜和水果和肉的价格都差不了多少,未来中国的趋势就是这样,消费型的社会,消费型的产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持续的变化。

第四个趋势,如果要创新选择什么地方?我说未来三五年之内,应该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受世界大周期调整会压缩,中西部未来是中国的希望,但是中部地区相对来说比西部地区有更多的市场。有很多的原因,我写了一个报告,这里我只提出一个原因,人口密度,中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是西部地区的六倍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同样一个设施,在东部地区的利用率是六倍,同样一个产品的运输,获得同样的客户它的成本要降低50%,所以运输成本下降2.5倍,这样的话,效率提高6倍,未来中部地区我认为是中国的希望。全世界都看中国,中国在看中部,中部崛起了中国就崛起了,所以我说中国落定,天下可定。

除了关注国内的这几大特点,根据我的一些资料分析,现在全世界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这些苗头很可能未来形成的都是世界级产业,如果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这些世界级的产业,也许我们能变身成为大的企业。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些产业我就不一个一个讲了,实际上每个产业展开都是很精彩的故事。

我只讲最后一个产业,两化融合带来制造业革命,3D打印机,立体打印机,过去的打印机是平面打印机,打出来都是平面,现在打印机是立体打印机,打出来的东西是立体的。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人制造的东西未来都能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个东西带来什么问题呢?实际上它是大工业化革命以来一次,再一次的革命,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为什么工业化会出现大规模的生产,原因是标准化生产,但是这种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可持续的问题,因为现在出现的个性化越来越多。在美国,人种的多样化,这些人到哪儿去买衣服,3D打印机时代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既是大规模的生产,又是个性化生产,上一秒钟生产这样的款式,下一秒钟就转化成另外一种款式了,这就是3D打印机很重要的功能。这个东西的出现对中国会带来空前的挑战,什么挑战呢?未来的工人必须是高知识分子,不能是蓝领,否则的话根本操纵不了这个。第二,它的成本压缩的很快,第三,由于它是个性化的生产为主,一定要紧贴市场,不像现在企业可以放在很偏远的地方,生产出来汽车拉出去,现在不行了,一定要紧贴市场,这样的话,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工业回流,还有一些现在想不到的东西。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老是说钻石太小,未来把碎钻打成了巨大的钻石,拿了一把真枪,他就给你打了一把真枪出来,而且这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神话故事,是现实中有的,而且中国在这一块儿已经处于领先的探索地位,中国已经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东西来了。这一系列的东西未来发展起来,很可能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很多配套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