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在天津海河岸边留影
天津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波及的天津,被震坏的“大杂院”老旧平房随处可见,应急搭建的临建棚挤满了海河两岸。我家两间砖瓦房的屋顶也被震塌了,一家人为此忙乱了好一阵子。当时我的亲朋中没有住楼房的,也没有自家的洗手间和电话。为了做饭和取暖,家家户户烧煤球或蜂窝煤炉子,再加上工厂的烟灰,真是刮风漫天土,下雨满街泥。那时的天津,没有一点国际大都市的样子。
都说天津人说话真哏儿,天津人知足长乐,但那时候流传在天津的民谣却是苦涩的:“汽车没有自行车快,临时窝棚到处盖,自来水可以腌咸菜!”。这就是40年前的“天津三大怪”。
昔日“三大怪” 今日“俱往矣”
1978年,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初中毕业后在天津锻压机床厂当了3年学徒工的我,考上了天津理工学院,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那一年,我21岁。
我还记得自己考上大学了,给喜欢喝茶的父亲沏了杯好茶,但父亲说茶水是咸味儿的!当时天津人煮的白粥、喝的豆浆都是咸味的。
改革开放后的天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我上大学时,天津已经着手解决“三大怪”问题。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让天津人喝上了甜水;京津塘高速公路、立交桥的兴建,大大改善了天津的交通状况;煤气灶取代了煤球炉,人民生活品质得以改善。再有,天津古文化街和天津食品一条街工程在全国领了风气之先。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已经开始招商引资,滨海区也开始大变样,成为天津发展的新动力。
女大十八变 越变越好看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话真好像说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天津。不仅仅是我们海外华人听闻天津巨变的喜讯而惊叹,就是在天津本地的亲朋和同学,也无不为海河两岸这几年的旧貌换新颜而惊喜。这几年,我回国出差到天津,眼见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新建的立交桥、道路、轻轨、地铁和文化广场等越来越立体化、现代化,港口、机场、大学、研究中心以及半个小时就到北京的高铁,更让天津的投资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2015年,我曾经在美国《侨报》上发表了《“洋味儿”的天津五大道》一文,惊叹天津的老街道、小洋楼变了模样,意大利风情街、津湾广场等成为了市中心海河岸边漂亮新景观。如今,如果问中国哪里的建筑最有“洋味儿”,我一定会说,非天津五大道莫属。这两年我每次回天津,都能看到很多海内外游客来天津逛五大道,品味中国近代发展史,乘船畅游海河夜景,漫步意大利风情街和古文化街,去滨海区看航母主题公园和海洋世界。
昔日“老大难” 今变“天津眼”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天津不但成为中国北方最发达的港口工业重镇,还越来越美,成了特色旅游城市。
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我每次回到家乡天津都喜欢到海河边走走,站在大光明桥上欣赏海河两岸新景观。入夜,乘游轮畅游海河夜景,两岸欧陆风光建筑灯景迷人。赤峰桥、大光明桥、解放桥、北安桥、金钢桥和永乐大桥等“八桥十景”,美轮美奂。
我小时候就是在摩天轮所在的河北区长大的。那时,海河两岸不但没有景点,而且脏乱差是“老大难”问题。如今,永乐大桥上的摩天轮被誉为“天津之眼”,的确漂亮。这座“天津之眼”建在大桥上,可以说是个创举,最高点距离地面有35层楼那么高。坐在摩天轮上极目远眺,海河水变清澈了,周围老“三条石”等低矮破旧的“大杂院”不见了,档次很高的高层公寓民居连成一片了。以前最牛的天津站建筑,如今跟周围的大厦相比,也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摩天轮在缓缓旋转,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在耳畔荡漾。
昔日盐碱地 今日成热土
说起天津巨变,首推应是滨海区。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原来叫做塘沽、汉沽和大港的那一带,除了盐碱地、碱厂、化工厂和港口外,几乎啥也没有。我大学毕业时,国家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在盐碱地上兴建。后来,天津港保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又相继建成,成为海内外高新技术和大公司的投资热土。32年前,邓小平参观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2014年,全北美发行的《世界周刊》发表了我写的《家乡天津美不美》并配发多幅彩色照片。前几年,我回天津参加“侨会”,到滨海区参观“大飞机”“大火箭”和“天河”超级计算机项目,对家乡滨海区的高速发展振奋不已。有高铁、轻轨和高速公路连接的滨海区如今也成为了旅游热点,这里的航母主题公园、豪华邮轮母港码头、极地海洋世界和自贸区等都成为了天津特色的旅游新秀。
说到家乡的建设,每一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我亦是如此。多年来,我不断在美国介绍、推荐天津的投资环境,从中牵线搭桥,促成多家美国客户公司在天津投资设厂或与天津公司合作,为家乡的腾飞尽了微薄之力,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展望明天,家乡天津定会更美、更强、更好!
(作者为美国SCI市场咨询公司总裁CEO)
(责编:杨曦、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