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刀阔斧打造升级版工业园
日前,天津市出台“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问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后5年,通过分步治理,“砍掉”265个工业园区,保留49个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相当于仅保留不到两成。
治理“园区围城”,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这些年,全国各地工业园区一路高歌猛进,数量倒是多了,质量却颇有些堪忧。不乏有的工业园区“捡到篮里都是菜”,企业扎堆却“集而不群”;有的同质化严重,导致“百园一面”……更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针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督与执法能力往往不足,违规生产、超标排放等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工业园区直接成了污染聚集区。告别野蛮增长,打造升级版工业园区,刻不容缓。
具体而言,天津现有314个工业园区,其中绝大部分都在区级及以下,“园区围城”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天津决定以五年行动,整合、撤销、提升工业园区,是向痼疾宣战,也是面向未来、乘势而上之举。当下,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抓好工业园区这一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实现工业布局优化,加速工业产业创新,方能为当地产业“破茧成蝶”提供坚实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阵痛,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对症下药、壮士断腕,该撤销的撤销、该整合的整合,城市的发展才更加长远扎实。
京津冀协同,产业先行。天津升级工业园区,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三地产业体系相对独立,协同产业配套、上下游环节匹配等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有上千家企业从北京搬至天津,投资资金超过2000亿元,为天津工业园转型升级提供了大好契机。如今再谈产业承接,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必须要逐渐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产生竞争力和聚合力,碰撞出新火花,实现大发展。经过实践探索,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已然清晰,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一定要紧紧抓住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从探索走向深入,让三地产业融合得更加紧密充分。
创新活动并非均匀分布,往往成簇发生。以美国为例,互联网产业集中于硅谷,航天产业集中于休斯敦,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于波士顿、旧金山等地。中国搞工业园区,意在形成产业集群与创新高地。希望一番大刀阔斧、瘦身提质之后,一批身强体健的工业园区崛起于华北大地上,真正成为中国的创新高地。(作者: 胡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