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1日消息(记者夏震宇)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天津临港经济区坚持项目导向,紧盯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1-6月实现签约规模以上项目29个,协议投资额608.17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新增市场主体注册121家,同比增长46%。实现港研院、美华油脂、欧姆尼、漂浮科技、今相传、十一能投、上海AAU3D打印7个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实现“半年红”。
加速建设中欧产业园
今年,临港积极发挥中欧产业园对接欧洲先进制造产业的桥梁作用,目前已对接了德国、意大利、奥利地、丹麦、捷克、挪威等国经贸及投资促进部门,与英国利物浦、马恩岛、意大利拉齐奥大区等欧洲重点区域建立了联系,打通了欧洲项目信息渠道。同时,积极鼓励并协助区域内企业与欧洲先进制造业开展合作。其中,泰富重装集团与荷兰莱茵集团将合作成立泰富欧洲研究中心,博迈科海工将与荷兰SBM公司合作建设浮式海上风电设备生产基地。
同时,中欧产业园的建设还推动临港要素资源加快聚集。临港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启动,中欧合作交流中心、中欧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载体项目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中欧合作产业基金的发起方出资比例已经确定,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将于年内募集完毕。正在筹建的中欧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建成后,将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产能合作。以上中欧产业园建设项目将加快先进制造业要素资源聚集,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
目前,中欧产业园已经成为临港招商的一张新名片,对外资先进制造企业形成吸附效应。上半年,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欧姆尼电梯等中欧合作项目已签约落户,法国路易达孚、中德生物医药产业园、荷兰SBM、中欧商学院科创平台等项目正在积极对接,力争近期实现中欧招商项目的集中突破。
招商联动效果显现
据了解,自今年5月起形成天津临港投促局牵头,经发局、财政局、建规局、贸港局、控股公司、产业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招商的临港大招商格局以来,部门联动招商效果逐步显现。其间,临港经发局利用自身优势,重点推动对接海淡所大型海水淡化实验场、通航企业、渤化众创空间等项目;临港建规局与临港投促局联动招商红星美凯龙项目签约落地,正积极推动丰华置地住宅、碧桂园及融创房地产、装配式产业基地等商业地产类项目进展;临港贸港局正在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拓展港口贸易类项目信息,并推动“天津琦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注册;临港财政局加强与税务部门和金融局沟通联络,积极发挥税务部门和金融局在对接项目企业上的优势,不断挖掘项目资源;控股公司招商形势喜人,近两月签约项目4个,正积极推动10余个重点项目进展;产业公司以招商项目为抓手,在推动中欧产业园和中化建模块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进展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市投促办、新区投促中心、行业协会等单位沟通,不断挖掘项目信息。
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今年,临港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升港口及工业一体化的区位载体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四大支持平台建设,紧密对接首都资源,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范本。天津临港经济区还与在京央企、北京市属企业做好对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接首都科研院所和高校,大力引进智力资源,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同时,临港改善发展环境,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以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基金为支撑点,撬动更多资本和技术转移,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平台支撑。并且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临港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等规划方案,以规划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
尤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临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8个,协议投资额279.65亿元(含中国航天建设通航产业特色小镇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融资租赁及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居然之家、中建科技、北重等10余个京津冀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中。
项目储备增多 项目质量提升
上半年,临港经济区不断强化与投促中心、合作交流办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与重点商会、行业协会的合作。特别是通过轮值走访,北京、成都招商联络处功能得以发挥。
值得关注的是,临港驻北京招商联络处每周平均走访企业达到16家以上。2017年上半年,新增重点在谈项目9个,包括北重、巴威锅炉、北锅环保设备、京城新能源、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等,预计总投资62亿元。同时积累了一批储备项目,并与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驻京协会、商会、使馆、央企等建立起广泛联系。临港驻成都招商工作站已与63家企业及机构建立联系,成功引进智能插座项目,同时重点储备项目10余个,正在推进溉亚无人机等项目进展,并积极对接重庆海润节能、长安汽车集团、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特集团等企业。
临港在项目储备增多的同时,项目质量也在提升。其中,高端装备方面签约欧姆尼电梯、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重点在谈北重电机、鑫迈克数控机床、飞浪气垫船、巴威等;海洋经济方面签约WELLSTAR(井星)油田服务、安必恩水处理,重点在谈博威动力、10万吨海水淡化、碧水源、哈尔滨乐普等;通航方面签约中航通飞爱飞客、中国航天通航,重点在谈海航通航、捷克航空、俄罗斯直升机维修、象限空间航空发动机维修检测等;商住方面签约美凯龙,重点在谈宝能、居然之家、金融街等;氢能方面签约大连锐格、国鸿氢能,在谈上海新源动力、氢枫能源、海天气体等;轨道方面在谈中车大连等。签约和在谈项目数量及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临港经济区市场主体加速成长。在项目负责人“一竿子到底”的基础上,会同财政、税务、控股等部门针对发挥平台资源、普惠扶持政策、优化注册手续、建立协商机制等方面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接,畅通无土经济注册渠道,市场主体注册明显加速。
临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临港经济区坚持服务意识靠前,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促进企业开工建设。一是协助企业进行开工前期手续办理,对接各项关键环节落实,重点促进海油、海淡所等项目开工,实现港研院、美华油脂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服务在建企业,深入泰富、港研院、合力、皕劼、延远、青沅等企业一线现场调研,及时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加强跟踪服务,最大程度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下半年,临港经济区将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多措并举、精耕细作、持之以恒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狠抓中欧产业园招商。以中欧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为抓手,充分利用其欧盟官方资源和项目渠道优势,以欧盟委员会地区总司、重点行业协会、国家部委及下属机构、欧洲各国驻华使馆为突破口,搭建中欧项目平台和信息渠道,不断拓展涉欧项目信息资源。深入研究欧洲产业优势,结合临港核心区五大重点发展产业板块,开展针对性招商,重点瞄准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及北欧等国优势产业,挖掘项目信息,引进先进制造类项目,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聚集。
二是狠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坚持主动作为,不断拓展项目信息渠道,积极与北京跨国公司、央企、市属企业对接,大力引进以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大力引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科技创新类项目,不断深化“临港智造”。
三是狠抓临港产业定位、主导产业招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定位要求,把握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这条主线不放松,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临港核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巩固并不断壮大海洋经济相关产业集群,开拓丰富智能装备,利用好临港港口岸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优质项目集聚。
四是狠抓氢能、通航等新兴产业招商。进一步推动氢能、通航类新兴产业落地,不断开拓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时,下半年将加大商业地产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临港商务综合配套水平,为临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五是狠抓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一要研究创新招商手段方法,借助中介平台拓展项目资源,借助产业地图精准招商,结合产业发展基金、融资租赁、平台公司入股等多种手段,发散招商思维。二要拓宽眼界,要用全国和全球的眼光来统筹招商工作,不分工商贸,不管内外资,不论大中小,都要积极地去争取。三要提升团队水平,全体招商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研究,掌握政策环境、经济走势、产业发展、行业经济等各方面知识,提升精准研判和对接企业的能力。
六是狠抓企业服务质量和成效。结合“双万双服”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部门合作,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牢固树立“企业第一、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理念,争取第一时间实现项目落地,第一时间促进项目开工建设,促进项目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