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海河号”航船扬帆起航 5年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7
07/25
16:13

五易寒暑,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这片热土上,铺展出了一幅不平凡的画卷。自2011年挺进“万亿俱乐部”后,天津全市生产总值跨越6个千亿元台阶,2016年达到17885.39亿元,是2011年的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2012年至2016年,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0.9%,快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3.6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

在年初召开的驻津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助推“海河号”航船平稳航行,离不开“金融之水”的支撑。

5年来,天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天津是我国现代金融业的摇篮、发源地,无论是20世纪初闻名全国的“北四行”,还是号称“亚洲华尔街”的解放北路,都是昔日天津金融实力的见证。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给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其中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也因此成为天津的新名片。今年2月,天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7年底形成初步框架,2020年底基本建成,2030年底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天津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制度创新为重点,结合在港口经济、航运中心、融资租赁等方面的优势及特色健步前行。在天津自贸区挂牌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人行天津分行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近80%的政策已落地实施,其中23项措施成效显著。外债宏观审慎监管、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不入待核查账户、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外汇资本金和外债资金实行意愿结汇、放宽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准入条件等6项政策已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了4批38个创新案例,形成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天津经验。自贸试验区从挂牌至2016年末,区内累计设立持牌金融机构132家,区内主体累计开立本外币账户3.1万个,办理跨境收支799亿美元,结售汇31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885亿元。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注册,每秒钟就有1.7万元资本聚集。

融资租赁是天津金融创新的一张“王牌”。截至2016年末,天津融资租赁法人机构1174家,注册资本4941亿元,资产总额超过9100亿元。其中,9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5332亿元,占全国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的25%。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

来自人行天津分行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末,天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这是继去年9月存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后的又一个新台阶。2012年至2016年,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由1002亿元增至1735亿元,增长73%,年均增速14.5%,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3.7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增至9.7%,金融业已成为天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协同发展中的天津角色

在天津永定新河畔,一片1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加速聚集着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和创业者。这里正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去年11月揭牌运营以来,园区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不断提挡加速。截至今年2月底,园区新增注册企业35家,正在核名企业37家。

3年来,天津不断深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推进交通、生态、产业3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便是京津冀互补优势有效发挥的一个缩影,三地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2月,天津滨海新区与唐山市曹妃甸区签署深化区域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政策共享;加强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曹妃甸生态城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各层次交流交往,形成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

今年初,天津市与中央企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恳谈会在津举行,20个央企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涉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每个项目投资均超亿元,总投资1217亿元。2014年至2016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项目达到4865个,累计到位资金5226.7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天津市金融机构着力深化京津冀三地在产业、交通和生态建设3个重点领域的金融合作,截至2016年末,全市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贷款余额达4265亿元,比年初增加491亿元。就在不久前,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天津分行和石家庄中心支行在唐山市曹妃甸区召开了一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组学习(扩大)会议,随后举行了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支持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各方联系,加强工作协调,共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唐山(曹妃甸)的定位,支持唐山(曹妃甸)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平台,支持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建设。

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对于未来的发展,不久前召开的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

天津,这座位居“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海滨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激情“走出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在埃及苏哈纳地区的红海之滨,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但7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的黄沙戈壁。天津将中国开发区运作的典范“天津泰达模式”引去,负责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招商引资、管理服务等,那块1.34平方公里的土地很快就化腐朽为神奇,截至2016年底,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吸引企业68家,吸引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

近两年,天津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结合自身战略阔步出海,“走出去”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2012年至2016年间,天津市备案核准境外企业机构749家,中方投资总额400.73亿美元,投资地区遍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走出去”伴随着“请进来”,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620.4亿美元,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平均规模明显扩大,2016年外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达到2052万美元,比5年前净增336万美元。

开放的视野加快了创新的步伐。自2014年底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天津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定位,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自创区引领支撑功能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底,自创区注册企业总数超过8万家,实现总收入2.32万亿元。科技型企业累计达2.8万家,规模超亿元科技型企业累计达15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849家。

开放,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李鸿忠多次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今年4月,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揭牌启动,这正是天津秉持开放思维、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大手笔”。海河产业基金通过2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多只产业投资母基金,形成1000亿元左右规模的母基金群。母基金再通过发起设立若干子基金,进一步放大基金功能,力争撬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海河产业基金聚焦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围绕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投向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力争使支柱产业焕发生机活力,使各类创业创新主体能够更有信心地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