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得到不断推进。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集中度普遍不高,各种资源要素与我国互补性较强,如何实现我国优势产业的出海是落实 “一带一路”的重要命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建设海外产业园区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的提案》。
海外产业园是企业出海的“驿站”,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全球开发运营70多个境外产业园区。董文标介绍,建设海外产业园一是有利于与当地达成发展共识、实现共赢,提高互信。二是有利于享受“集体优惠”,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三是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在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可以规避贸易摩擦,从而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中民投在海外的产业园实践让董文标深有体会。目前,中民投已经启动了计划总投资50亿美元的印尼产业园项目,并在去年中柬企业家论坛期间签署了价值15亿美元的“中柬友谊城”项目。同时在建筑工业化、新能源等领域逐渐形成成熟的园区模式。
董文标表示,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落地的重要支撑和抓手。“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企业抱团出海,形成聚集效应,也有利于培养东道国的产业集群,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及双边关系发展。”
不过,当前海外产业园建设中仍面临缺乏规划导致开发成本偏高、 经营形式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投资所在国法律市场环境不了解导致的维权成本高、园区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
对此,董文标建议在政府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建议建立跨部委的“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及园区建设协调机制;探讨建立两国合作框架的形式,为企业建立海外产业园区规避相应的政治及法律风险。
在金融保障方面,董文标建议政策性银行及部分商业银行为入园企业提供较为便利的融资服务,并由投资国当地金融分支机构提供相应的国情、政策、盈利模式等全方位咨询服务;他还建议政府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 考虑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境内外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他还建议,增加“走出去”企业进口返销配额、通关便利化等措施;强化人才培养和风险防控机制,在政府层面推动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同时整合优秀律所、会所提供投资分析、风险评估等信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