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2月16日电 2016年天津高新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工业总产值完成1821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总收入实现169亿元,同比增长39.7%;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实现了“十三五”的开门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入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2017年天津高新区将如何把握新机遇,适应新常态,肩负新使命,抢抓机遇,实现产业集聚,激发改革活力?
高新区给出的破题之策是坚持聚焦窄化,集中有效资源,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和文化创意、大健康“两特”产业为重点,通过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科技大项目,继续构筑高新区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储能光热发电项目
千亿规模光热产业集群加速推进
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获批全市首个“公私合营”立项的国家级公共能源示范项目(PPP),先行的PPP项目总投资逾30亿元。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提供全部技术与设备支持的全球首个高温熔盐槽式光热发电平台项目已在甘肃阿克塞正式并网投入运营。
滨海光热产业园项目由滨海高新区和深圳市核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项目规划投资45亿元,建设我国首个年产能200兆瓦规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此次获批天津市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PPP示范项目,将加速高新区把光热这一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天津又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017年年初,高新区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得到获批,成为第九张新建资质的获得者。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国研科技集团公司和北京中域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成立。天津的国能新能源为其在国内的首座工厂,2016年6月开工建设,将基于萨博技术平台打造全新纯电动车,据悉,第一辆国产“萨博”纯电动车将于2017年正式下线,目前已累计签署了总额为866亿元的订单。
目前,高新区聚集了华泰汽车、国能汽车、波士顿电池、轮毂电机、中能东道集团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高新区的重点产业,千亿级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聚集业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