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京津冀产业协作还需深化区域分工
2017
02/08
15:16

产业结构趋同并非意味着区域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弱化,也并不一定就必然进入零和博弈阶段。恰恰相反,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分工深化是可以并存的。京津冀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推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共同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2月6日是《“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一周年;同时,2017年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地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突破等“近期目标”的关键年份。

实际上,交通一体化等“硬件设施”协同发展容易取得共识,但作为协同发展重要突破口之一的京津冀产业转移与协作却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北京外迁的企业不少都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在强化生态环境约束的今天,这些企业到哪里都是负担,天津、河北承接热情不高。加之,近两年来的北京企业外迁,天津、河北承接背后都涉及地区之间的产业和GDP取舍,关系到京津冀省市的税收、就业等行政指标,需要相关财税政策、补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配套。因此,各打各的算盘也就在情理之中。

国内外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将日益提高,即出现产业趋同现象。具体到今天的北京、河北、天津,省市级地方政府都在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发力,如此的产业结构趋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与转移的难度,陷入“你想发展的产业,我也想发展;你不要的产业,我也没有兴趣”的尴尬。

但是,产业结构趋同并非意味着区域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弱化,也并不一定就必然进入零和博弈阶段。恰恰相反,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分工深化是可以并存的。近几年,在产业趋同的大背景下,产业分工出现新特点,即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更为细致和发达的产业分工形态,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序和区段、环节被拆散到不同的区域进行生产。以美国城市为例,近年来,部门(行业)的专业化不断弱化,但其在管理和生产方面的功能专业化却在逐步提高,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即大城市经营管理职能不断强化、中小城市生产制造功能逐步强化。

其实,我国也出现了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分工深化并存的现象。比如,浙江省纺织服装业85%集中在绍兴、宁波、杭州、温州、湖州等地,产业内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明确,宁波侧重男装、温州侧重休闲服、杭州侧重女装、湖州侧重童装,面料则在绍兴。区域分工的深化,使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有鉴于此,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北京企业外迁,必须要走深化区域产业分工的路子。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存在较大差异,也为深化区域产业分工提供了广阔空间,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推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共同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京津冀“共赢”,而不仅仅是北京“甩包袱”。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