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底泥处理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累计完成绿化300多万平方米、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105家、文化创意产业成长为区域首个主导产业……作为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排头兵,中新天津生态城全力推进起步区开发建设,可谓成果颇丰。
去年,生态城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28%;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外资额1亿美元,同比增长18%;新增232个招商项目,累计854个注册项目,注册资金达652亿元。今年,生态城将继续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新增企业同比增长20%;新增注册资金同比增长20%,并推出了涵盖开发建设、产业促进、环境科技、财政人事、民计民生、公安城管、经济法制、综合保障等各个方面的100项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服务区内企业,聚集区内人气。
南部片区初具规模
作为一个新建城区,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可谓是生态城发展的基石。去年,生态城建立了以能耗指标为核心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从设计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已建或在建的100多万平方米住宅全部达到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公屋展示中心、第一中学等多个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陆续投用。在完成污水库治理并通过科技部验收的同时,生态城大力推进盐碱地治理,累计完成绿化300多万平方米,故道河北岸、生态谷、蓟运河堤外湿地等景观项目加快推进;利用雨季向清净湖调水200多万立方米,启动了源头水引入及污水厂二期建设。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建成路网60公里,智能交通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去年推出的60项重点工程,在建项目总面积352万平方米,已竣工175万平方米;累计有1.2万套住宅上市销售,6466套交付使用。
今年,生态城将继续加快绿色住宅建设,根据职工住房需求,启动公屋二期项目建设。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及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他们还将全面加快信息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继动漫园后的第二个产业载体,使产业园区累计在建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
绿色产业初显锋芒
生态城的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支撑。以国家动漫园等为载体,几年来,生态城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聚集,已迅速成长为区域的首个主导产业。目前,生态城纳税额过千万元的产业项目已达15家,其中文化创意类就占到了12家,而出版类企业注册资金占到了全市的84%,广告业产值则占到了全市的25%。为突出生态特色,生态城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到105家,建立了1个博士后工作站,还获得认定了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了3项国家级科技项目,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他们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应用规划、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太阳能、风能总装机容量已达17.8兆瓦。
围绕十大招商重点项目,今年,生态城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强化后期服务,落实对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支持政策,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此外,还将支持科技园建设“国际企业孵化器”,培育汇集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以动漫园、信息园、商业街等为载体,加强对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培训中心、营销中心、生活中心等的引进,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力争“亿元楼”达到4座。
社会管理日趋人性
随着区域内绿色住宅上市销售、首期近600套公屋交付入住以及企业逐渐聚集,生态城内的“人气”也渐渐旺了起来。截至去年年底,生态城已为110户居民办理户口登记,入住人口达到近1500人。这也不断带动着这里人性化的社会管理。
去年,生态城首批公屋交付使用,全部实现成本价、精装修、小户型、配家电、送家具。这里的首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分别开学,区域教育事业成功起步。首条商业街的开街也使得商业街、建设公寓、动漫园等区域初步聚集了一批商家,基本满足了区内居民的生活需求。首批面向全国招聘的社工不仅全部到位,还已进行了国内外培训。为了使居民购房落户更加便利,生态城还开通了户口管理、身份证管理、暂住证管理、蓝印户口受理等户籍管理系统。一个企业乐业、居民乐活的良好氛围,已经在这里初步形成。
居民生活过得舒心,园区的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生态城今年专门推出了十项民计民生总店工程和民生实事。他们将建立新一批社区商业服务点,在各入住小区内开办5个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便利店。第三社区中心内不仅配套商业将投入使用,还将开办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功能齐全、货品丰富、价格适中的区内首个大型综合性菜市场和首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入住的500户居民将开展政府补助型家庭医生服务试点。此外,生态城还将建立规模为50万元的用于困难人群、残障人士、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人群救助的慈善类救助基金,并推出系列服务教育的优惠政策,率先提出“十年义务教育”,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继续对高中一年级实行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