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天津滨海新区,处处充满生机。海河环绕的于家堡,以1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核心,15座楼宇拔地而起,勾勒出金融区未来的天际线。信托大厦、华夏人寿大厦等8座楼宇主体已经封顶,其中的4座将于年内竣工。中心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于家堡还将新开工9个项目。
不远处,就是备受关注的中国北方首座含城际车站的全地下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于家堡高铁站。状如贝壳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穹顶,魅力初露。该工程目前施工过半,市政配套项目主体完成95%,二次结构已全面展开,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明年6月高铁站通车之际,京津城际将延伸至于家堡,起步区将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正在成为创新型金融企业聚集地
日新月异的于家堡,不仅是滨海新区建设金融区的载体,更是进行金融创新的平台。一场先行先试、创建金融创新基地的“好戏”正在这里上演: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不断壮大产业金融、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业务规模,按照相关政策开展动产权属登记试点,全力打造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中心商务区投促局副局长李润青透露,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制定、完善金融改革创新第二个专项方案,该方案将着力发展产业金融、消费金融和融资租赁等。关于动产权属登记试点,李润青介绍,过去可以用不动产作抵押用来登记,将来,于家堡将探索动产权属登记,就可以进一步突破瓶颈,为金融业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加快聚集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是于家堡金融区创建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心商务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金融类总部9家和近500家各类金融机构落户。特别是去年以来,洛克菲勒、摩天三五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今年以来已经洽谈的创新型金融机构又有30多家。
“为了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新型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向金融区聚集,支持发展产业金融、融资租赁、股权基金、资金结算、商业保理、离岸金融等业务。我们围绕建设‘一基地三中心’(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融资租赁、股权基金和商业保理中心),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心商务区投促局副局长马炽炜透露,截至目前,该局已先后制订了商业保理服务流程、股权投资基金落户“绿色通道”、融资租赁企业落户服务规范等一套完整成熟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招商引资和服务程序。
“相关工作人员前期帮我们代办工商注册、审批等手续,提供‘一站式’入区服务,还制定了针对创新型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刚刚落户于此的快钱(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非常有信心在金融机构聚集的大环境中大展身手。
中心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促进人民银行、保监局、证监局等新区金融监管机构尽快入驻于家堡,探索建设金融产业育成中心。未来5年内,于家堡将引进大型企业总部30家,10家以上世界500强区域总部,在硬件设施、管理服务、招商引资、创新型金融业务四个方面,全面达到国际现代金融服务区标准。着力建设金融企业与金融人才的宜居区站在于家堡这片热土上,看着一座座即将竣工的大厦,听着工作人员对区域建筑、道路、能源、生态环境的介绍,未来金融中心环保低碳发展的目标清晰而令人振奋。
于家堡已经开工建设的“冰蓄冷中心”,将在用电低谷期,启动制冷系统,将水冻成冰,“相当于用冰将电能储备起来”,等到白天热的时候,再通过中央空调将储存在冰桶里面的低温释放出来,为建筑供冷。相比传统的空调制冷,这种新型方式能够节电30%以上。到2015年底,于家堡金融区将先后建成7个这样的温控中心,每年将节省电能5000万千瓦,相当于1个小型火力发电厂的年发电量。“于家堡的建设规划一直突出低碳设计,比如房屋之间如何布局,能源如何消耗,公共交通、人行系统怎样设计,资源如何再利用等。金融区绿化率将达到30%,以消除热岛效应,抵御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0年,于家堡金融区被确定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首个低碳示范城镇,这里从集约型城市的角度探求低碳化的技术路线,设定合理的减碳目标,打造环保、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的绿色生态建筑。目前,于家堡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已经建立。未来,于家堡金融区在成为以创新型金融为特点的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同时,也将成为金融机构运营的低税费区、相关政策的突破区、金融创新的先导区和金融企业、金融人才的宜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