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旋科技公司
九大主导产业让泰达蜚声海内外,始终领跑全国开发区
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0年,泰达实现了二次腾飞
当下,“创业宜居文明”美丽之花正在劲放
引领区、集聚区、活力区、标志区——泰达,不断刷新发展的新高度
天河一号
一走进天津开发区,访客便能通过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那正在生长的优美身形,领略这座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不断刷新的发展新高度。
三十余年来,泰达人在开发区这片发展热土上秉承“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的泰达精神,不断书写着创业新篇章。
回望开发区不平凡的历史发展轨迹,2006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为开发区的发展注入了新优势和新动力,为开发区的二次腾飞提供了新的引擎,开发区由此进入更快发展的新通道。
十年来,天津开发区努力成为新区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全方位推动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区域建设和功能布局,努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先进产业与新型城市综合体。
从2005到2015年,开发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从642亿元增加到2906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305亿元增加到8201亿元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开发区经济总量已接近滨海新区的三分之一,是天津市的六分之一。无论是在综合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还是综合投资环境始终在全国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站在新的起点,泰达人将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开拓创新,赢取未来,努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先进制造研发的集聚区、推进创新驱动的活力区、美丽文明宜居的标志区。
长城汽车公司
产业升级铸就新篇
2016年5月18日,伴随着一铲铲泥土的落定,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正式开工。未来,这座生产基地每年将制造30万辆整车,而其带动的零部件供应商总产值,便可达300亿至400亿元。“十三五”期间,开发区整车产能有望达到20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可达3000亿元。
如果将时钟拨转到10年前,那时的开发区仅有天津一汽丰田一个整车项目,汽车产业仍在跨越式发展的前夜。而截至去年,天津一汽丰田已累计生产汽车400余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30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790亿元。如今这一数字仍在跃升。
在天津一汽丰田之外,长城汽车更是选择开发区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阵地。就在去年,这家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领军企业,在位于天津开发区西区的天津工厂先后迎来两个“百万辆”的发展记录。上半年,该工厂迎来百万辆汽车下线,下半年其拳头产品——哈弗H6顺势突破百万辆。“我们长城汽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天津生产基地的迅速投产和天津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指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十年来开发区依托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先进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处缩影。十年来,开发区已形成电子通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开发区亿元级企业已达到596家,百亿级企业24家,其中有9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73个项目。内外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近1.3万家和5500多家,累计内资4273亿元,累计外资1148亿美元,内资企业产值比重由3%增加至30%。
开发区在不断培育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世界知名行业领先企业和领先产品。施耐德研发的断路器产品为国家60周年庆典提供供电服务;研发了电机、减速机、变频电子设备等产品的SEW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传动设备供应商;由天津长征火箭基地负责总装的长征7号、长征5号火箭年内即将首飞……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计划和现代服务业跃升计划。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5%。目前,开发区已拥有3个千亿级行业,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到24个;原有优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围绕大项目好项目的发展需求,开发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载体功能。十年间,天津开发区新设立了一汽-大众生产基地和南部新兴产业区,接收中区和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形成“一区十园”发展格局,土地管辖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这为开发区不断创造新辉煌,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公司
创新发展谋未来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在去年的高交会上,来自开发区的企业带来了全球最小的生化分析仪、业界最先进的虹膜识别技术、独创的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等一批引人注目的创新成果,让现场的观众们惊叹于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泰达人看来,创新发展才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源于此,开发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截至2015年,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超过5500家,其中科技小巨人超过400家,位居全市第一;在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25家。
与此同时,开发区内科技研发人才总量已经达到3.5万人,形成了一支集研发、实验、生产、营销等于一体的科技人才产业化队伍。近五年以来,开发区科技企业每年平均获得国家及天津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00个。截至目前,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先导的科研队伍承担国家级课题97项、市部级课题123项,累计获得各级项目资助近7亿元,申请专利201项,开发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2010年成立的泰达科技发展集团是泰达在加快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争创科技创新的领航区上作出的重要创新。该集团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优势、市场化运作优势和专业化优势,通过科技项目招商、平台载体建设与经营管理、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项目股权投资四大类经营活动,延伸政府职能,盘活科技资产;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示范作用与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各类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产业投融资事业。通过这些手段,培育出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目前,开发区创造出一批国际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杀手锏”产品。飞旋科技的国内第一台磁力轴承真空分子泵,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赛诺医疗“冠脉支架系统”首次在技术和产品的功效上全面超过进口产品;津膜科技膜处理技术在其领域位居全国前三。
MSD广场
画就蓝图再创辉煌
站在新起点,瞄准新跨越,画定新蓝图。“十三五”时期,天津开发区将着力于培育新动能,实现再上新水平。未来五年,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可比增速确保在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00亿元。同时,开发区第三产业比重力争达到30%左右,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都要达到80%以上。
为此,“十三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将以高端产业作为支撑发展的主要抓手,构建“5+1+N”的高端产业体系。“5”指电子、汽车、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健康5个产业集群,前三个产业的产值要达到3000亿元,后两个产业的产值要达到1500亿元。“1”指构建一个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集群。形成金融服务、现代商贸两个增加值超过300亿元行业,同时形成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四个增加值超过150亿元的行业。“N”指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若干新兴行业,既代表numerous(若干),也代表new(新的)。
天津开发区也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施高强度的科技投入,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载体。到“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科技领域财政投入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达到5%以上;全区孵化转化载体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功能设施达到40家以上。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提出要构建“美丽文明宜居的标志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为此,开发区提出要推动共享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收入同步提升,实现高质量的民生。要把生态文明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制度、绿色发展体系、绿色发展政策贯穿于区域发展的每个环节,着力打造“美丽泰达·一号工程”,着力构建绿色格局。要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智能化协同发展,集聚高端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辐射服务能力,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国际化、现代化的滨海新区核心区和标志区,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