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切换
新闻
打造科创发展新引擎,来看天津滨海新区的硬核措施!
2024
06/03
10:49

“此款AI新物种AIPC,是当前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个性化电脑,代表了联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近日,坐落在天津保税区的联想创新产业园(天津)第100万台PC产品成功下线。

“讯飞星火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能力永久开放!”4月26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布:5月起,讯飞星火API能力面向全球用户正式免费开放,携手生态开发者加快大模型赋能刚需场景,加速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发布了“Innovation Awards 2024年度创新力榜单”,滨海新区企业云遥宇航在遥感大数据赛道脱颖而出,荣获“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TOP100”创新奖项。

喜讯频频,来自扎实的科技创新驱动引领。

天津滨海新区搭建以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产业生态环境。

科技赋能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希望通过AIPC的推广和应用,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和家庭中广泛普及,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滨海新区支持企业用智能技术赋能行业,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依托“端—边—云—网—智”的新IT技术架构,不断探索智能制造和卓越运营的新路径,这让滨海新区政协常委、联想天津平台总经理尉伟东十分自豪:实现高度自动化、全面智能化,笔记本电脑生产线通过对物联网、数字孪生、智能算法、边缘计算、5G网络等多种先进智能技术的应用,自动化率已达到60%,可实现每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天津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这也为滨海新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滨海新区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获批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今年一季度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70.4亿元,同比增长15.8%。目前,滨海新区国家四星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达到8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国产工艺的高性能CPU设计技术及芯片研发”、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超深层复合潜山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实践”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破解了“卡脖子”难题,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聚焦芯片‘卡脖子’难题,我们要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强大的‘中国芯’。”飞腾系列CPU总设计师窦强说。

窦强带领团队攻克了包括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处理器内生安全架构、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涵盖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效能桌面CPU、高端嵌入式CPU及飞腾套片在内的10余款量产芯片,全面提升了我国在通用计算领域的自主技术水平。

产业焕新

今年4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团队合作研发的“天河灵枢大模型”装置启动,开启了中医针灸领域专业大模型发展。

“天河灵枢大模型”是“天河天元大模型”的专业模型之一。天津市政协委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杨灿群说,“天河天元大模型”通过收集构建中文高质量大数据集,研发训练自主生成式基础大模型,形成了国产体系支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打造了算力、算法、数据、知识、模型、场景六位一体的智能化服务装置。正面向行业深度应用,融合行业数据、知识以及专家经验,在医疗、政务、港口等垂直场景打造各种专业模型,将算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加大创新驱动,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策源能力,让新兴产业“长强枝”。滨海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使科技、产业与城市紧密互动、相互支撑,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构建了微生物蛋白、健康糖等生物制造工艺和路线,完成吨级或百吨级中试;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孵化企业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PDK,为全国首个标准器件库;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研制完成国内首款面向抑郁评估的情感脑机交互机器人系统“神工—神心”和新一代8通道脑电采集国产芯片“脑语者”;

……

记者从滨海新区科技局了解到,仅2023年新区支持的创新平台就已取得52项技术突破。从技术创新到产业焕新,创新平台已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助推器,正以技术突破为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打造未来产业。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一道“一加二大于三”的加分题。滨海新区主动对接服务京冀项目,加速产业协作,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渐次铺展。

今年3月,由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参与建设的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改造项目迎来竣工验收,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得到初步显现。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推动着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探索和尝试。”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对生物医药产业科创园区充满信心。

“公司运营总部由北京亦庄迁入天津保税区,就是要充分利用天津的港口优势和自贸区功能,拓展海外业务。”中铁十二局国际工程公司总经理宋玉新表示。

2023年,总投资610.8亿元的海油发展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中电科蓝天产业园等89个重大项目落地新区。

“串链、补链、强链”,滨海新区加快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挖临海、临空优势,集聚发展面向前沿高端的优势制造产业集群,搭平台、优环境、出场景。

“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去年我们推动三地共同绘制了氢能、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天津保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打造产业协作“实景图”,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同时,他们在深化“需求导向+关键技术协同”握手通道搭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协同上用力:空港生物制造产业园投入使用,强化了三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合作,推动健康糖、骨化二醇等一批标志性生物制造重点项目产业化。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切实增强重大创新平台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赋能能力。”目前,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国家级科研院所、海河实验室、大学科技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在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持续坚持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推进创新协同互补互促,新区坚持创新引领、产创融合不懈努力。

记者:张原 李宁馨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