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研发并上市一款新药有多难?生物医药行业有个公认的“双十定律”:研发周期10年、研发费用10亿美元……可见其难度大、投入多、周期长、失败风险高。为生物医药企业“遮风挡雨”,离不开政府部门打造全链条式服务,厚植培育土壤。滨海高新区近日发布“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不仅为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谋布局”,还定下“到2025、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分别突破1500亿元、18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2750家、3400家”的目标。
高新区是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专精特新企业支撑作用和自主创新引领优势,推动产业发展的?拿该区域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来说,产业链上企业的“痛点”“难点”,也一直是高新区聚焦并化解的重点。天津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凤英对此感触颇深,“近年来高新区持续推进特色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创新发展,为企业创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和创生物在此快速成长,成为细胞谷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这家企业来头可不小,长期扎根并看好高新区发展的天津药物研究院,将生物技术及相关药物开发定位为新布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在三年前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和创生物,集全院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在成立初期,虽前沿技术在手,但往往缺少研发或生产设备,也缺乏相关经验。成熟优质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恰好可助其一臂之力。闫凤英介绍:“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和创生物,有1000平方米细胞产品中试车间及各类实验室,还有满足研发、质控、服务及转化所需的国内一流的精良仪器,并拥有硕博占比达87%以上的一批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作为以细胞相关技术服务、药物筛选与评价服务及生信分析服务为核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我们能在自身研发的同时,为细胞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第三方服务。”短短三年间,企业已成为滨海新区细胞产业集群依托单位、自贸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细胞质量检测唯一授权单位、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及天津市细胞药品监管研究中心细胞质量检测平台,也是本市重点打造的细胞产业创新型集群和细胞谷最重要的第三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了给小微但潜力无限的企业提供“源头活水”,高新区于今年3月成立了天津海泰海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助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建设,引育更多优质项目。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方案”中,还有更多为“坚持产业高质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布局:在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布局创新药物、细胞产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等领域的同时,高新区还将强化信创产业引领优势,加快集成电路、整机终端、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企业引进;做强新经济服务业,聚焦新零售、新消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络货运等方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布局,重点引育“类云账户”企业落户;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重点布局动力电池、可再生能源、双碳三大领域。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布局发展空天利用、轨道交通、智能装备及新材料等,以此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