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不但对其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业内专家建议,园区应及时引入具有超前性和持续发展力的企业,如此才能发展得更加稳健和长远。稿件统筹 骆文靖
经验
不仅提供场地设施
更要集合企业优势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同时也逐步显现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目前,文化产业园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与院内企业发展情况有着较直接的关系。意库董事长刘征表示,创意产业的公司通常起步比较低,多是中小微型企业,“我们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成长路线,提供全程性、复合性、引领性的服务体系。”
从发展层面而言,产业定位是园区立足之本。绿领产业园负责人说,“绿领的产业定位围绕建筑节能及相关产业,包含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工业减排、生态家居、绿色能源。我们通过集聚知名企业落户,对低碳产业提供合理的产业支撑,并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援助服务,从而带动产业上下游服务链在园区的聚合,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产业共生网络。”
“不仅要给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办公、通讯与网络等共享设施,还要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企业管理等中介服务,更重要的是谋划多元方式,集合中小企业各自优势,攥成拳头找市场,帮助企业把专利、发明、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扩大盈利。”绿领园区相关负责人王钟钦表示。
通过产业规划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文化产业园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天津世纪天感影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朝表示,天感科技园一直从事影像材料产业及周边技术的研发与制造,园区内的很多企业也一直以制造用于艺术绘画和影像的高端产品为主业,生产国际顶级油画布、美术纸、卷装宣纸、水彩纸等系列产品,并为国外著名的PREMIER品牌代工,还生产影楼用高端防水和普通RC相纸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相对于国内同行,我们有坚实的物质基础。”2011年,天感科技园共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1.6亿元人民币。
瓶颈
缺乏经验知名度
竞争招商有难度
尽管各产业园区通过几年打拼,已经累积了不少经验,但各家园区也都开始凸显出各自不同发展阶段的瓶颈。例如,天感科技园擅长的海外高仿真复制市场,眼下国内外的某些企业一直垄断着这一领域,这些企业经营的时间比较长、经验也很丰富,已受到业内人士及大众的认可。而天感科技园是由传统工业改制转型成为文化企业的,还属于这个行业的新生力量,经验尚浅,这无形中就给发展带来了阻力。
主打旅游牌的小站产业园在文化企业招商上也有些难度。“目前小站古街正在招商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都在忙于四处寻找适合的文化项目落户。” 姚朝玉说,文化项目分布地点较为分散,招商周期就会有所延长。而与外地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相比,园区在知名度上还有不足,也存在配套产业刚刚起步阶段相对竞争力稍弱等问题。
专家观点
文化产业园区 亟须转型期规划
首批公布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都已经经历了2-5年的运营阶段,园区企业也开始呈现效益分化。专家认为,目前多数产业园区都面临着转型瓶颈和更新产业规划等问题。
“经过起步期的发展,现在多数园区都应该进入新的转型期了。”国家文化部艺术科技专家、天津舞台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金玉表示,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业理念和风向更新很快,园区建设也必须随时进行调整,除了对整体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多行业衔接等之外,园区企业也应当适时洗牌,及时引入具有超前性和持续发展力的企业,让园区保持稳定的造血功能,如此才能发展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文化产业要发展,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和外延产业。张金玉表示,在文化产业层面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书画戏剧等都只能算是文化产品,属于狭义文化概念,而广义的文化产业中还应当包括公共服务产业、旅游文化资源利用、多行业资源平台构建等方面,共同形成上中下游通常的产业发展链条和经济效益集成平台。“对园区内企业的孵化、扶持发展等都是园区的必修课,对于文化产业来说,需要更大的舞台和专业的产业规划团队。”张金玉表示,目前大大小小的各类园区普遍存在“租金重于定位,招商误当战略”的误区,“一些园区受到经营压力,而过于注重租金收取,对企业定位和发展模式等问题有所妥协,引入的企业逐步偏离了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将文化产品销售和园区配套等边缘产品当成了主营对象,这就不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张金玉还指出,专业园区管理人才的引进、产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基础条件的不成熟和人才匮乏,是眼下很多园区发展受限的根源所在。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载体,园区还应当重点打造过硬的品牌,并且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形成文化产业效应,像华清池、刘三姐等旅游文化带动的区域综合经济效应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