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天津市就因地处九河下梢而闻名。市域内有独流碱河、北运河等多条河道,并且有海河穿城而过,应该是一个不缺水的城市。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天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7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是我国严重资源性缺水的区域之一。在这样水资源短缺严峻的情势下,天津市又是如何突破水资源的困境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呢?
据天津市水务局介绍,当前天津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节水在天津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才能将节水落在实处?在采访中,记者来到新建成的天津文化中心看到,这里有一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供市民休闲放松,项目负责人、戴水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吴昊说,这里的湖面可容纳16万立方米的水,如果靠自来水补给,将造成水源的极大浪费。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对雨水的净化不仅可对人工湖进行补水,遇到暴雨时,还可以防洪。“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一方面就地减排,你把雨水再利用,汇到我们中心湖里来,雨水比较充沛的时候我们的水位比较高,旱季我们可以允许水位有一个消落带,只有在湖满了以后才排到市政,而这达到两个效益,第一个是原来22立方米每秒的外排量达到2立方米每秒,还有一个效益是只有在外部雨停的时候排,基本上市政管网里的水就很少了,所以起到一个错峰的效益”,吴昊说。
利用科技节水,这是天津市在节水工作中一直遵循的一个原则,目前,天津机车车辆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赐园居民小区等一批雨水利用项目已经建成,每年可利用雨水500万立方米。天津市节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魏云表示,科技节水的影子在天津处处可见,特别是通过节水器具更换、智能IC卡推广以及喷灌微灌等技术的成熟,天津单位产值的耗水量正在大幅下降。
不过在天津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何云雅看来,科技节水固然重要,但节水的根本还在于制度节水。因此近年来,天津市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同时,还探索把水资源论证纳入政府审核范围,所有不符合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这样就从源头上保障了 节水各项举措的落实。“天津规划阶段就搞水资源论证,这个起源于2009年市政府批准建设31个区县级示范工业园区,按照这些园区的规划,总需水量比较大,我们局就意识到有必要对园区进行水资源论证,然后在请示市政府批准后,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工业园区规划的水资源论证来指导规划的修订,在没有进行论证的园区,水务部门不能批准新建的取水工程”。
到目前,天津市水务局已经对10个工业园区进行了水资源论证。同时天津市还把自来水纳入到地表水、地下水、淡化海水等多种水资源统一管理中,通过水务部门的统筹管理,做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天津水务局水资源处副处长何云雅表示,按照现行国家水法的规定,从自来水取水的,可以不做水资源论证,但是对天津来说,80%的引滦水已经转成了自来水供应出去,所以这也就相当于有很多水源都处于失控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津市在实施水法办法中增加了一条规定,即取用公共自来水的,应当提交一个建设项目用水报告书,这样水务部门就可以把水源统筹配置,能用再生水的就不要再用自来水了,能用自来水的不用地下水。
截止十一五末,天津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2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0.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6%;各项主要节水指标名列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