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刘菲菲)天津高新区近日公布一季度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速居全市和新区前列,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而这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高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不断扩张、智能科技导向突出、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等因素共同作用。
以中科曙光、中环半导体、紫光云、飞腾、麒麟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恒大国能汽车、力神电池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航天五院空间站、十一院无人机、西门子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今日头条、三六零科技、云账户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高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季度增长16.8%,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51%。重点企业中,中科曙光、西门子、力神电池、施耐德等19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合计增长44.7%。
事实上,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智能科技的导向。去年以来,高新区出台专题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引培龙头项目、建设特色载体、兑现激励政策、营造创新氛围、打造人才高地,以智能科技为抓手,聚焦优势产业。今年一季度,高新区获批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的项目有37个,总数达到68个,占滨海新区获批项目的42.5%。
通过延伸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其创新活力也在持续释放。今年1月高新区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来,融资政策的不断加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一季度,已有金海通自动化、成科机电等五家公司成功获得担保贷款超7000万元,对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天津市向滨海新区下放625项市级权力事项后,高新区对拟承接市级权力下放事项逐项落实确认,并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业务人员专业培训等,确保“接得住、用得好”。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占全部税收比重达到63.6%。从全年来看,2018年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占比达52.1%。从技术创新方面看,截至2018年年底,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占比91.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上占比94.1%。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创新领域的活跃力量。此外,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一季度落地北京项目33个,总投资101.3亿元。
“按照主战场‘向东、向海’转移的发展战略,高新区将以管委会从华苑科技园搬迁至渤龙科技园为契机,调整各园区定位,加速优势产业聚集。”天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单泽峰在高新区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天津高新区在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陈出新,正式启动法定机构改革,面向全球公开选聘管委会副主任,未来高新区将实行全员聘任和与绩效挂钩、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体制,建立任期激励和考核激励制度;聚焦区域开发、产业发展、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经济发展职能,继续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